手机看中经

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的喜与忧

2013年06月13日 07: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端午小长假的前夕,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接踵出炉,有喜有忧。

    比较乐观的数据是CPI。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这一数值与此前市场普遍预测的2.4%和2.5%有比较大的差距。虽然这一数值看起来为货币政策选择降息、降准提供了环境,但是笔者仍然认为这一选择不是必然和唯一的。

    “降”的最有力支持理由无非是应对热钱,但“降”的更不利影响还在于将进一步吹大资产泡沫,而资产泡沫的诱惑会引发热钱更高的流入热情,同时,“降”的最直接最快速反应将显现在房价上,这是每次利率工具调整的经验。依笔者浅见,如果说“降”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有一定道理,那么,除非调整幅度很大,否则降息、降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而且,基于调结构的政策导向,央行采取增加利率浮动区间、窗口指导等方式,提高信贷支持的指向性效果会更直接些。

    不过,在经历了5月份全球性的降息潮之后,本月多数经济体选择维持原有利率不变,这可以增加央行选择不降息的可能。

    同样在小长假之前披露的其他数据也不太乐观。5月份新增信贷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674亿元,同比少增1258亿元,创3个月新低。信贷需求不足反映了实体经济的疲弱。相关的数据还有:5月份PPI环比再度下降0.6%,这一数据自2012年3月份以来已经连续15个月“负增长”,表明工业生产企业开工动力不足;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出口同比增长1%,此前市场预期均值为6.8%,显然与市场预期有很大落差。如果排除此前虚假出口受到外汇管理局政策抑制以及去年5月基数较高等客观因素,当前日益增多的国际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对外贸形势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总之,这些数据同步印证当前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困境。

    因而,笔者认为,在经济结构转型期,尤其在外围大环境不利的背景下,市场各层面所要经历的痛是难免的,也是必然的,应当在心理、思想、时间、程度等各方面做好准备,除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灵活应对,当前的主要问题仍然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挖掘。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