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苹果iOS7颠覆重构中国开发者胜算几何?

2013年06月13日 09:21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深圳特区报美国旧金山6月11日电 (特派记者 王晓晴)苹果公司在北京时间11日凌晨发布了iOS7系统,其首席执行官库克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改变。” 苹果的自我颠覆必然引发APP 平台生态的大变革,几百万依附于iOS平台的开发者或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在此过程中,中国上百万开发者的赢面有多大?在苹果开发者大会现场,记者采访到的两位中国开发者都比较乐观,认为iOS仍是开发者的最佳平台,不过,在如何把握机会上,都坦承仍需要摸索。

  iOS平台可掘“真金白银”

  库克在发布会现场公开了苹果APP数据,App Store成立不到5年,已经拥有90 万个应用,应用总下载量已超过500亿次,全球开发者通过iOS平台已经获得100亿美元的收入,去年同期,这一数字还是50亿美元。随着 App Store的迅速成长,开发者享受着 iOS平台健康发展带来的红利。

  “App经济”产生的巨大财富效应,催生出庞大的开发者群体,中国iOS开发者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来自友盟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iOS开发者(商)累积数量增长到9.3倍,截至今年4月,平均每个开发者(商)覆盖的用户达到3万以上。庞大的用户基础为开发者提供了舞台,也显示出苹果生态系统的魅力。

  对于开发者而言,iOS一直是倚重的研发与营收平台。库克在11日甚至公开嘲讽安卓平台,称苹果应用商店的应用下载收入是其他所有平台的3倍,iOS 设备用户流量排名世界第一,iPhone使用量比 Android 手机高出 50%。在WWDC大会现场,中国开发者触控科技的张雷也向记者印证了苹果这一说法,他说;“我们公司的知名应用捕鱼达人在iOS平台上的下载量超过6000万次,加上安卓等平台,总下载量超过2亿次,但绝大部分营收来自iOS平台。”

  中国开发者营收偏低

  虽然iOS平台已经成为一个富矿,但中国开发者在其中掘金尚需努力。有数据显示,iOS平台上,中国区应用下载量排名全球第二,但收入只排到全球第八,中国平均每次下载量收入仅有0.03美元,是美国用户0.28美元的十分之一,甚至只有越南的一半。

  由于中国用户仍不太习惯为软件付费,中国区十大开发者总收入的90%来自海外。这使得很多中国开发者需要开发大量免费应用吸引国内用户,积攒人气,做大规模后再通过其他渠道变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开发者盈利状况,有调查称,iOS平台上有近六成开发者盈利,仍有四成开发者在苦寻盈亏平衡点。

  乐观的消息是,中国区应用下载量的增速高居全球第一,这意味着市场仍在快速扩张。更关键的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集中度仍比较低,iOS应用收入分配中,中国市场前100强应用占总收入的45%,还有55%的市场份额被大大小小的开发者瓜分,市场格局仍未最终确定,各路开发者都有机会。

  若要寻得机会,首要条件是熟悉平台,正因为此,WWDC吸引了69个国家的开发者,令人遗憾的是,现场少有中国开发者身影。记者好不容易“抓”到张雷接受采访,他的观点是iOS平台给了中国开发者一个和全球同业竞争的机会,利用这个平台去打国际市场显然是最佳路径,不要局限在国内市场。此次iOS7系统发布,他建议中国开发者要多关注相关信息,及早动手,毕竟越早进入越有先机,否则,等市场进入强者通吃阶段就没有太多机会了。

  精品路线或可突围

  每次苹果发布新的操作系统,都会淘汰一些第三方应用,iOS7也不例外,甚至连手电筒这样的应用都被集成到控制中心,此招一出,那些以手电筒为噱头的第三方应用基本上可以洗洗睡了。

  很多开发者对苹果切入应用市场颇有微词,认为摧毁APP生态环境,开发者有可能成为苹果的小白鼠。部分开发者则认为,iOS平台内部集成更多自有应用并不出奇,毕竟苹果要打造的就是软件+硬件的系统。

  在WWDC大会现场,记者碰到另一位中国开发者廖晓琪,她告诉记者公司发动8位员工开了16台电脑通宵刷票,才买到三张WWDC的门票。她对开发者在iOS平台上的机会相当乐观,认为拥有10万以上用户的APP占比3%-4%,拥有1万以下用户的APP占比相对较多,覆盖长尾的APP还是大多数,在此生态系统中,开发者进入并在特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占有一部分用户的机会依然很大。

  作为在iOS平台经营了四年之久的老兵,廖晓琪的经验是一定要坚持精品路线,如此方可在浩如烟海的应用中脱颖而出,她告诉记者,公司第一年研发的应用多达128款,当年主动下架了三分之一,去年,集中精力研发了60款应用,今年,其目标是30款,但目标是每款都能进入APP推荐的前列。廖晓琪的iOS生存之道或许可以为广大中国开发者提供一些思路。


(责任编辑:华青剑)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