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侵犯三星专利 苹果部分产品面临美国市场禁入

2013年06月06日 07:31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市场的发展壮大,三星和苹果两大科技巨头的关系,也变得日益纠结,一方面,两家公司不断在专利问题上争的你死我活,另一方面,在芯片业务上,两家公司又可谓是骨肉相连,依存度非常高。而两家公司在来来回回的诉讼拉锯战中,也难分胜负,上次输的是三星,而这次输的却有可能是苹果。

    ITC裁定苹果侵权

    据路透社报道,周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就三星电子起诉苹果侵犯其专利权一案作出最终裁决。判定苹果的几款iPhone和iPad产品侵犯了三星电子的专利权。这是三星电子在与苹果之间的专利争端中首次占据上风,而这也被外界视为是三星电子赢得的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

    三星电子指出,苹果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侵犯了其在无线设备方面的四项专利技术权,但ITC认为三星没有证据证明苹果侵犯了其中三项,而尽管苹果试图证明第四项专利是无效的,ITC依然判定苹果已侵权,这也推翻了之前ITC法官詹姆士·吉尔迪亚(JamesGildea)关于苹果未侵权的裁决。

    而ITC在宣布裁定结果的同时,还对苹果涉嫌侵权的产品做出了进口禁令和禁售令,禁止这些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销售。主要包括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版本的iPhone4、iPhone3GS、iPad3G和iPad23G,而苹果的新产品iPhone5与iPad4则未包括在禁售范围内。尽管被禁售的产品上市都已超过一年的时间了,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些产品依然卖的非常火。

    对于这样的裁定结果,苹果方面表示,“这些决定不会影响苹果公司在美国市场的产品供应,并会计划上诉。”而从苹果股价的表现来看,似乎投资者的情绪也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两巨头互有业务往来

    新泽西罗格斯法学院(RutgersSchoolofLaw)的教授迈克尔·卡瑞尔(MichaelCarrier)指出,“三星几乎放弃了其他地区同样的诉讼策略,例如欧洲,但仍然坚持在美国阻止苹果产品的销售,今天的裁决结果对三星而言,无疑是一个心理上的巨大鼓舞,就像去年夏天,苹果在对三星的10亿美元罚单中获胜一样。”

    不过,ITC的禁令最终能否生效,还要看奥巴马总统是否会在60天内对这一禁令进行评估,若奥巴马最终不予否决,这一禁令才会生效,而苹果方面接下来则可能向联邦巡回法院上诉,要求立即停止执行禁令。

    事实上,自2011年4月中旬以来,苹果与三星之间有关专利的纷争就从未停歇过。2011年4月15日,苹果在美国对三星侵犯其专利权提起诉讼,苹果指出三星“偷窃”了部分iPad和iPad2的设计,并向三星索赔25亿美元,同时要求三星停止销售其平板产品。

    一周以后,三星在韩国、日本和德国对苹果提起诉讼,称苹果侵犯了三星的专利权。此后,两家公司,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多次就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的专利权问题进行交锋。

    而本次的裁决也是针对2011年6月28日,三星在美国向ITC起诉苹果侵权一案进行的最终裁定。

    而在此之前的2012年8月,美国加州圣何塞法院在审理苹果起诉三星专利侵权一案时,经陪审团一致裁定,三星公司故意侵犯了苹果公司多项专利,并要求三星向苹果支付10.51亿美元的天价罚款以补偿苹果公司损失,而这一轰动全球的判决结果也被外界视为是两家公司在全球一系列诉讼战之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不过,有意思的是,两家公司在芯片业务上却合作紧密,据电子时报研调机构(DIGITIMESResearch)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三星公司芯片制造业营业额的80%都来自苹果公司,而对于苹果公司而言,至少目前为止,三星是其唯一的芯片供应商。

    眼下,三星和苹果之间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似乎只能纠结地维持下去。

(责任编辑:马欣)

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鐢喚绐�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