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人民币升值提速致粤港保费逆转 双面代理人现身

2013年06月04日 10:23   来源:中国证券网   

    一边是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资金保值需求,一边是全球资产配置下的更高收益目标,内地(尤其是广深)与香港之间的保费收入开始出现双向流动趋势。前几年内地居民一窝蜂往香港买保单的单边保费流入现象,已然发生了改变

    博更高投资收益赴港投保持续升温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定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内地居民赴港买保险的现象持续升温。

    今年一季度,香港向内地访客所发保单的新单保费达到2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8亿港元同比增长55.5%。同时,内地访客贡献的这28亿港元,占2013年第一季度整个香港个人业务新单保费(225亿港元)的12.5%,较之2011年、2012年,这一比例稳步上升。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告诉本报记者,据其调研了解,从投保喜好来看,目前内地居民前往香港购买的保险产品有以下几种类型:投资理财型保险以及长期寿险、重大疾病保险等保障类险种。“他们投保的目的,一是博取更高投资收益,二是看重更宽泛的保障及理赔范围。”

    “A股市场近年来萎靡不振,导致内地保险公司投资收益表现不理想,从而影响了相关保险产品的分红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单业务的销售。相较之下,香港保险公司的可投资范围更宽,全球资产配置下的投资回报率更稳定,从这一点上,的确吸引了一些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一家香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此外,保障及理赔范围更广,也是提升香港保单吸引力的一大因素。以重大疾病保险为例,香港保单包括的疾病比内地保单多出十几种。

    看好人民币升值广深保单渐受追捧

    然而,与前几年保费单边流入香港所不同的是,在人民币升值加快的大背景下,香港地区居民赴广深买保险的数量也开始增多,资金保值需求渐显。

    近年来,不少寿险公司广深分公司的保险代理人明显感到了香港地区客户数量的增多。同样是一份来自监管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与香港毗邻的深圳人身险保费收入出现两位数的正增长,增速位于全国各地区之首。另外,今年一季度广东省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速也快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保险大省。

    一位保险营销经理告诉记者,在内地购买保险的香港客户,通常有两类人群。一类是土生土长的香港居民,专程来广州或深圳购买人民币保单,目的就是看好人民币升值,通常这类人偏好投资型的保险产品;另一类人是在内地工作的香港居民,出于投保和理赔的便利,选择在内地投保,这类人相对偏好医疗、意外等保障型险种。

    而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加快,第一类人群日渐增多。这两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来广深投保理财型保险产品,购买渠道也以银行居多。由于银保产品相对简单,短期产品到期后就可拿回本金及收益,因此较受部分香港居民欢迎。

    郝演苏教授坦言,“虽然,目前还无法准确统计出香港地区的居民在内地投保的保费规模,但如果你去深圳罗湖、福田口岸附近的银行走一圈,应该会找到一些专门来深圳购买保险的香港居民。”来内地购买保险,已经成了香港居民防止港币贬值的一种应对手段。

    双面代理人现身助推保费双向流动

    值得注意的一个市场现象是:双面代理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助推了广深与香港之间保费双向的流动。

    业内人士透露说,所谓的双面代理人,是指同时拥有内地及香港保险展业资质的保险营销员,这主要受益于“CEPA允许香港人可以在获得内地保险代理人的资格后开展业务。”这类双面代理人一方面介绍香港居民来广深投保,另一方面也会满足内地居民赴港投保的需求。

    一批嗅觉敏锐的保险公司留意到了保费双向流动趋势下的商机。据记者了解,多家广州、深圳的保险公司专门为香港居民开设了“绿色通道”,方便其快速理赔。而为吸引内地保户,目前已有香港保险公司认可被保险人在内地就医的凭证,被认可的内地定点医院多数在广深地区。

    不过,一些风险仍然需要提醒:首先是汇率风险,其次是实际收益与心理落差风险,再者是理赔纠纷发生后的成本风险。(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