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行旗下的寿险公司仅一家盈利 银行系保险公司——
今年前四个月银行系保险公司业绩靓丽,不过与靓丽的保费数据所对应的是银行系保险公司持续亏损的经营业绩。去年,五大行旗下的寿险公司,仅一家盈利,农银人寿巨亏7.7亿元。
银行系保险公司发展初期是靠主打趸交型银保产品抢占市场。但是趸交型产品的特点在于没有持续的续期保费收入,这也引发担忧。
文/表 记者周慧
看数据:4月份有险企保费同比增速为1037%
统计数据显示,工银安盛今年1~4月原保险保费收入36亿元,位居外资寿险公司首位,超过以往的外资寿险老大友邦保险将近8亿元,同比增742.48%。与工银安盛同为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农银人寿、建信人寿、招商信诺、中荷人寿前四个月的保费增速也高出整体行业水平,分别为48%、52%、35.84%和32.18%,而四大寿险巨头仅两家实现正增长,中国人寿、平安寿险保费同比增长1.99%和14.69%,新华保险和太保寿险分别降9.02%和2.63%。
和讯保险统计数据显示,工银安盛自去年7月份挂牌以来,单月保费的同比增速最低为73.76%,最高的超过1077.55%,今年4月份单月保费同比增速为1037.95%。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系保险公司自成立以来保费增速就“一路高歌”。和讯保险统计数据显示,工银安盛自去年7月份挂牌以来,保费增速惊人,单月保费的同比增长最低为73.76%,最高的甚至超过1077.55%,今年4月份单月保费同比增速为1037.95%。建信人寿去年全年单月的保费同比增速最高达995.61%,今年以来单月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50.05%、29.23%、78.77%、53.65%。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单月保费的猛增也与险企此前较低的保费基数有关,银行系保险公司虽然“涨势”不错,但是其市场份额仍然较低,基数也较小,保费总量仍难以与寿险巨头公司相比。
多家险企靠趸交产品冲规模
一新成立的寿险公司高管告诉记者,作为新公司而言,保费规模是排在首位的硬性任务指标,而趸交型的银保产品和万能型则是能够扩充保费规模的利器。这一方式也同样被运用在了这些新兴的银保系保险公司身上。记者调查发现,背靠银行“这棵大树”银行系保险公司多是靠趸交型的银保产品来冲规模。
以工银安盛广东市场为例,今年前四个月,工银安盛银保新单的同比增幅为2862.8%,但是其中新单期缴仅比去年同期上涨262.7%,业内人士透露“趸交占比高达九成以上。” 事实上除了工银安盛,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光大永明、农银人寿的银保产品,九成以上均为趸交产品。
保费增加 亏损依旧
业内人士指出,利用趸交型产品冲规模也是保险公司的“惯用伎俩”,“趸交产品在当年即一次性交完,内含价值不高。但由于在银保渠道,期缴产品更难卖,消费者会更喜欢购买一次性交完钱的产品,所以银行更愿意推动。”
保费数据难以掩盖公司亏损。据悉,五大行旗下的保险公司,除中银财险、建信人寿外,中邮人寿、农银人寿、工银安盛、交银康联的亏损均大幅增加。农银人寿的保费收入从2011年时的29.92亿元增加至39.8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0%,而退保金也同比增加了15%,净利润则从原亏损的2.33亿元增加到7.76亿元,增幅高达232.6%。工银安盛尽管较前年亏损收窄,但是退保金也出现大幅增加,同比上涨236%。此外,建信人寿、中邮人寿的退保金也出现大幅度的上升。
“现在很多银保系险企已经开始注重保障类的长期业务发展。”分析认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个险是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之一,而这正是银行系保险的短板。银行系保险公司须在‘银行系’上做足文章,而不是简单复制其他保险公司的发展模式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