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巴菲特访华 “股神”热或再袭A股

2013年05月14日 07:0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巴菲特的标准是什么

  巴菲特将苹果公司、黄金、比特币和中国市场这四者都列为不看好的对象,可见以巴菲特的评判标准看,这四者有内在的相似处或共通点,那它们之间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值得借鉴呢?

  苹果公司、黄金、比特币、中国市场,这四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巴菲特眼里,它们却有着相似的特性:其未来走势都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

  强烈的不确定性

  在解释为什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过去没有,将来也不打算投资近几年大红大紫、独步天下,甚至一度成为全球最大市值公司的苹果公司时,巴菲特的搭档芒格十分直白地说道:“我们不知道怎么根据指标来买(苹果公司的)股票 。我们知道伯灵顿北方(圣太菲铁路运输公司)未来数年会有竞争上的优势,但是我们不知道苹果未来几年会怎么样。你必须理解一家公司和它的竞争地位,这不是数学能够揭示的东西。”芒格言下之意,苹果公司虽然这些年增长强劲,创新不断,但这种革命性的创新型产品是否能在未来几年内持续稳定地推出,谁都无法预料。虽然有“奥马哈先知”的美誉,但巴菲特实际上依然和其他人一样,无法预测苹果的一项又一项全新的、新奇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在苹果的灵魂人物乔布斯离开后,苹果公司是否会像不少人预期的那样逐渐“走向平庸”,从锐意创新走向自我重复呢?

  尽管我们现在还不能对苹果公司的未来做出板上钉钉的判断,但从乔布斯去世后这一年多来苹果公司的股价走势和新品开发力度来看,苹果公司的确在走下坡路。以三星为代表的竞争对手们正在大跨步地赶超上来,在手机市场和平板电脑市场瓜分着越来越多原本属于苹果的市场。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企业增长模式,使得巴菲特无法预测自己对其的投资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因此巴菲特只能敬而远之。

  疯狂的过山车游戏

  与尚能通过经营创造财富和价值的苹果公司相比,黄金和比特币在巴菲特眼里就更不值一提了。巴菲特表示:“我一两年前就写过黄金的事情,自那时起,黄金既没生财,也没怎样。它就坐在那里,而你希望有人能付更多钱买它。”他说,不管金价跌至每盎司1000美元,还是每盎司800美元,他都不会购买,“它从未勾起我的兴趣”。巴菲特举例说,196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为每股15美元,每盎司黄金价格为35美元,两者仅相差一倍多,但如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价达每股16.29万美元,但黄金却只有每盎司1000多美元。

  可见在巴菲特看来,黄金就像个“不下蛋的母鸡”,在信用货币时代,黄金早已失去了货币交易功能,那些鼓吹买黄金抗通胀的人只是期望将来有人出更高价格从他手里买走黄金,这是一种典型的投机心理。在这个市场中,金价随时都有暴跌的可能——无论金价上涨还是下跌,都受不可预测的市场投机心理的影响。

  无独有偶,比特币作为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件产生的电子货币,它的投资价值也存在太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它只以计算机数据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中,没有发行中心和管理者,你很难评价它的真实价值中枢究竟在哪里。事实上,比特币的价格暴涨、暴跌,最低时一个仅仅1美分,可最高时竟然有人花200多美元求购。导致比特币兑换现金的价格如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这种同样由投机导致的不确定性同样是巴菲特所厌恶的。

  中国经济面临挑战

  事实上,在巴菲特看来,投资的本质就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努力捕捉那些可以确定创造可观的财富和价值的公司,并通过长期持有,使其内在价值得以彰显。巴菲特把中国市场和苹果公司、黄金和比特币相提并论,一方面说明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度远不及美国 ,特别容易被爆炒而形成暴涨不跌。记得2007年10月时巴菲特曾表示,中国股市近两年已上涨近5倍,投资者对于现阶段中国A股的火爆现象应该格外谨慎。“中国股市表现非常强劲,当有这么多人愈来愈醉心炒股 ,他们应注意是用什么价钱去购买,而不应兴奋过度,因为不同国家的股市总有一天会走到极端,就像美国高科技热潮”。在此前,巴菲特已卖出了手中的中石油股票,此举在当时被国内许多投资者嗤笑为“廉颇老矣”。然而事后证明,当时那些高呼“沪指看涨一万点”而在48元高位勇敢买入中石油的股民们,在5年多后的今天,面对的却是只剩下8元的中石油。

  巴菲特不看好中国市场,更深层次的提醒在于:尽管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现在转型发展已是当务之急。“股神”的这种担忧和回避,再一次为中国经济敲响了警钟。如果未来几年内,“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依然无法从口号变成现实,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将面临不小的挑战。(理财周刊)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责任编辑:刘佳)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