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股市低迷股权激励热情高

2013年05月10日 07:55   来源:广州日报   

  截至5月7日,年内共有103家公司发布了股权激励方案。进入二季度,发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其概念股板块表现也异常出彩。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成色”参差不齐,只有高行权条件的股权激励才是具备真正含金量的牛股。投资者追逐此类题材个股,还要慎防激励计划泡汤,股价下跌的风险。

  近期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热情日渐高涨。统计显示,截至5月7日,年内共有103家公司发布了股权激励方案。进入二季度,发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仅4月1日一天,就有鹏博士、铁汉生态和金智科技等3家公司同时发布股权激励方案。5月份这几天,以岭药业、美克股份、罗莱家纺、智飞生物等多家公司也推出了方案。

  概念股近日强势拉升

  而相关概念股股价也是强势上涨。昨天,受到股权激励消息刺激,和顺电气股价表现较好,早盘冲击涨停并且维持到收盘,这已是该股连续第二天强势上涨,8日曾经以上涨5.53%收盘,该股目前呈现持续上涨的特征。

  鹏博士发布了股权激励方案后,股价从4月16日开始持续上涨,截至昨天,股价上涨幅度已达50%。

  4月27日拓邦股份刊登关于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予相关事项的公告,称审议通过决定授予公司174位激励对象合计1283.6万份股票期权,该激励计划授予的股权行权价格为6.07元。二级市场上,该股连续放量涨停,近四个交易日大涨近30%,8日更一字涨停,创出本轮上涨新高,换手较为充分。从长期投资考虑,公司经营业绩稳定,利润水平优秀,后市该股价格仍有望继续上扬,投资者可重点关注。

  去年净利润下滑28.19%的生益科技在8日公布的股权激励预案中承诺2013年净利润增速不低于15%,受此消息提振,生益科技8日以涨停报收,这也是该股今年夺下的首个涨停。

  历史上低迷时有超额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偏爱在股市周期低点、公司股价低估时推出股权激励方案,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激励高管尽责管理,提高业绩。对于被激励人员来说,股市的周期性低点,特别是公司股价被低估时,推出股权激励使得被激励人员获得股权的动力加大。

  东北证券发布策略研究报告指出,自2008年以来,在市场重要低点之后的一个月以及两个月时间内,股权激励类股票组合整体上均能够获取更为明显的超额收益,在统计的两个月期限内超额收益更为确定,数据表明此类股票组合具有相对明确的投资价值。

  报告统计,在已实施股权激励的299次记录看,在预案公告日至首次实施期间,此类公司整体上能够获取较为明显的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在公告日至首次实施期间,整体上平均收益为11.52%,在此区间上证综指平均收益率为4.10%,平均超额收益为7.42%。其中能够获取正的超额收益的公司共有124家,占58.5%。

  投资提醒

  慎防股权激励

  终止股下跌风险

  华泰证券投资顾问陈勇指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成色”参差不齐,只有高行权条件的股权激励才能真正促使上市公司高管用心去提升公司业绩,结合历史经验和目前的市场趋势,那些行权价高于二级市场股价30%以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业绩目标增速高于最近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估值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个股最有关注价值。

  此外,投资者追逐此类题材个股,还要慎防激励计划泡汤股价下跌的风险。2012年就曾经有多家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泡汤。

  由于二级市场股价表现不佳且部分业绩考核指标未达标,拓维信息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曾经自行终止。

  2012年2月,山河智能也因未能完成股权激励计划目标业绩,公司拟终止股权激励计划,将斥资7100万元,回购股权激励对象账户内的股份,并予以注销。

  今年以来,由于不满行权条件过低,万润科技股权激励方案5月3日遭到流通股东的否决。除了万润科技,汇川技术、拓邦股份、宏图高科等公司也因为行权条件太低而遭到投资者诟病。


(责任编辑:刘佳)

闂佸憡甯掑Λ鏃堟閳哄懎绀嗛悽顖e枤缁愶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上市公司实施"另类"股权激励    2013年06月07日
  • ·新基金法:开启股权激励时代?    2013年05月31日
  • ·英飞拓再推1650万份股权激励    2013年05月17日
  • ·昆百大A为股权激励埋伏笔    2013年03月21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