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最近注意到一个情况,标普500指数又创下历史新高,同样德国、英国股市也都达到或接近了历史新高;再看亚太,东南亚菲律宾、泰国同样如此,而日本股市也自去年底上涨了近90%。我们很自然有了一个问题,欧美、日本经济并不好,为何股市表现如此强劲?反观中国,经济尚可,A股却表现糟糕,对此我们如何解释?
若无大改变“两桶油”会出问题
假如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合理有效的解释,那么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预测。下面介绍我们研究的框架。就A股行业分析来讲,DCF估值模型可以说并无意义。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最重要的原因,分子端自由现金流难以计算。资本开支必然下降,现金流改善。这种情况在1999年前后发生过一次。当年,制造业增速是负增长,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左右,随后企业整体负债率降到了43%左右,微观层面比较健康,因此带来了之后的牛市。所以说,资本市场是不可能自己形成牛市的,必须要有变化才行。
另一方面,假若7-8%的增速,没什么变化不能形成牛市,会不会有风险呢?目前市场上很多人认为没什么风险,指数震荡就是。但我认为,假若不做任何事情,风险是无底限的。我们可以看看日本15年前大股票的表现和现在的表现,就能说明问题。或者看看中国远洋、中国铝业也可以,从60多元降到4、5元,还能再降到3元。我认为,假若没有大的改变,再过三年中石化、中石油也会出现问题。自2006年后中石油的盈利没有变化,但自由现金流在下降。
三因素不好转就无牛市可能
所以,我们在预测的时候要看有没有动作,我对未来始终是中性的,找一个框架,个人认为,我对H股的理解要比A股深。港股的分子端,是与A股相同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多数企业经营都来自大陆,整个经济体与欧美也是脱钩的。但分母端,却是同欧美紧密联系的。无风险利率,因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所以与欧美保持一致。风险偏好也与欧美相同,因为这个市场的玩家不是大陆人,是美国人,欧洲人。所以,港股的表现会比大陆好,比欧美差,事实也是如此。
通过对各地股市的分析,我们认为DCF这个框架是合理的,所以我们依照框架对A股进行预测和判断。看自由现金流、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哪些因素能够改善。年初以来,现金流与无风险利率出现了轻微的好转,所以市场也应声小幅反弹。后续只要这三个因素不能好转,就没有牛市的可能。
证监会本身是着急的,非常希望提升市场,从地方养老金入市、开辟和扩大RQFII、公募仓位提升等等一系列措施无不在刺激市场。但结果呢,这些举措只能刺激风险偏好发生改变,
持续观察其中重要因素的变化,然后再做出判断。这个变化会在何时出现,取决于目前的弱复苏何时结束,我认为会在2013年四季度。原因
可以从经济周期中找到。现在有四个周期可构成单独的周期,一是库存周期,大约两个季度左右;二是制造业周期,相对较长;三是地产周期;四是出口周期。目前的弱复苏形势由地产周期(房屋销售、地产投资良好),出口周期(尽管出口数据可能有水分,但较去年改善是不争事实),库存周期构成。而这其中地产周期最重要,这个周期主要取决于房屋销售情况。假如4至9月份销售不好,地产公司无现金流回流,则投资减少周期结束,而此时制造业周期并没有来,整体经济将会向下。
四季度前指数在2000—2400点间震荡
弱复苏结束后的经济水平会是怎么样?结合以往8-12%这个较大区间的宽幅波动范围,我认为合理的区间应该是5-8%。很多经济学家说是“七上八下”,我认为非常难。经济运行有负责的机制,不可能在7-8%这么窄幅的变化,更不可能匀速的变化。假若经济在5-8%,政府或者增加投资,重新回到资本消耗路径,同样的游戏继续玩,或者需要像1999年那样,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来一次市场出清,这时牛市就会出现。
弱复苏结束后,改变资本消耗模式,采取1999年模式的可能性大吗?目前不好说。
对于资本市场,目前没有必要看太长,看1、2个季度就行。总体四季度之前,A股是鸡肋,现金流可能会轻微改善,但也看不长远。指数在2000-2400点间震荡,一是煤炭价格下降,二是负债率高无投资能力,所以盈利就改善了。结合前面提到的分析框架,其分子改善,若在香港分母也改善,所以前期在H股很有优势。现在现金流改善已经基本结束。
关于行业配置,主要是考虑分化的问题,大家可以看洋河股份与大华股份在最近两次2000点时表现的前后差异就能看出来。现在行业配置就是两个极端。一是考虑最便宜,四个最便宜分别是百货、一线地产、银行、保险。百货的便宜在于自有物业的价值,银行的便宜在于PB,保险基本反映现有业务价值,新业务估值为零。二是“中国梦”,行业也是四个,TMT、环保、军工、生物医药。说是中国梦,因为有梦一般的PE。除了这两个极端,其他行业根本没人玩。
剩下的变化就是结构转换了,大概会在5-6月份,触发的因素就是IPO重启。会造成小股票的下跌,但大股票并无影响。指数不会有空间,维持到四季度,到弱复苏结束。到时看动作,再对资本市场进行评价。安信证券 程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