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我们认为,这是新一届政府进一步加快今年改革步伐的信号,这对于释放改革红利、稳定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将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改革步伐加快
今年一季度疲软的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市场对于稳增长的预期提升,但是从近期中央发出的政策信号来看,政策层面稳增长的信号并不强烈。当前经济增速水平与去年二季度基本相似,但与去年二季度中央经济形势会议不同的是,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经济形势会议中并没有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没有对于稳增长有更多强调。
这都表明尽管当前经济有下滑压力,但去年下半年审批投资项目放量、扩张信贷等刺激政策很难在今年二季度出现。中央政府更多按照年初既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目标实施稳增长计划。
政府目前对于经济增速下滑表现更为淡定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逆转后,社会就业压力并不大。目前虽然经济增速下滑,社会就业情况并没有恶化:人力资源部监测中心的数据表明,全国职业供给与需求倍数在今年3月上升至1.1倍,比去年底提高0.02,也是历年来新高;今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42万人,也为近三年来同期新高。
然而更重要的还是政府更重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把稳定增长、防控通胀、化解风险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这些艰巨的目标完成并不容易,因为在传统的凯恩斯式的需求刺激计划安排及既有经济格局下,稳增长总是难以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步进行。往往是经济短期增长保住了,通胀及经济增长中长期风险同时增大,经济质量和效益也恶化了。2009年以来的经济复苏,引发了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地方政府债务膨胀,资本投入产出比下降等,都是例证。要实现这些目标的协调,就需要更多从经济供给面做文章,通过改革来改变目前既有经济增长利益格局及惯有的经济运行体制,这也是这次国务院会议强调当前迫切需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工夫、出实招的原因。
增长红利有望更快释放
从这次国务院对于改革的部署来看,改革今年有望在以下方面加速。
第一,政府把自我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突破口,并在改革任务中提出了今年行政体制改革目标,即要抓紧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目前这些任务正在加快实施。两周前,政府第一批下放和取消了71项行政审批项目,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决定再取消和下放62项行政审批事项。可以预计,随着中编办完成更多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今年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还会提速。这些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无疑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搞活微观经济。
第二,如果说行政体制改革是从事务流方面明确政府内部关系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那么财税体制改革则是从资金流方面直接约束和规范政府经济行为,厘清政府内部关系和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两者的同步推进才能更好地保证行政和财政资源的分配能更好地激活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要下力气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形成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这也意味着拟在今年8月下旬举行的第三次预算法审议将有望在规范政府预算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会议还提出,要削减、合并一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这表明今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事权关系有望进一步理顺,地方政府会更方便地从中央获得财政支援,从而有利于增强地方的可支配财力和管理当地事权的能力。此外,会议指出要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这表明扩大营改增试点还将在更多地区和行业范围内进行,从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减税,并促进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型。
第三,由于资金是维系经济社会活力的生命,因此作为管理资金合理流动及配置的金融体制改革也必然会成为经济改革的核心。
利率市场化方面,今年很可能会继续扩大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浮动范围,以更好地发挥利率杠杆对于资金优化配置的作用;汇率市场化方面,央行将放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日均浮动范围,并会减少中间价的行政调控,这都有利于发挥汇率工具对于调节国内外经济资源合理利用的能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要推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还特意强调要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这意味着近年来个人对外投资制度有望较快成行,这对于鼓励我国居民对外投资,获取更多海外资源,拓展我国经济和生产可利用资源的边界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激活经济活力还需要破除垄断领域对于民间资本的限制,这次会议也为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指明了方向。会议指出,支线铁路、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所有权、经营权率先向社会资本开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既有干线铁路等。我们也预期,在政策预期明确下,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热情有望被提振。
第五,新型城镇化作为连接我国投资和消费的纽带,可以成为激活我国内需增长潜力的重要动力。这次会议也对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给出了具体的改革方向。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这就需要以人的公平权益为中心,推进各类制度建设。这些改革包括:更为公平合理的户籍体制的改革,而作为让非户籍人口逐渐享有户籍人口的福利的居住证制度,可以成为户籍改革突破口;保护农民权益的土地制度改革,这将保证进城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补偿,加速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尽管领域的改革都可以激活我国社会最广大民众参与经济发展热情,有利于稳定我国经济增长,但改革带来的增长红利并不一定短期能够实现。毕竟作为一项艰巨的事业,改革推进过程将是曲折的,也必定伴随着既有增长势力的逐渐削弱以及新的增长势力的崛起,这都会带来各类矛盾及风险释放。例如,近期对于政府消费的限制和政府债务的控制都会增大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围绕着新型城镇化的户籍及土地制度改革也会短期增加城镇化成本,从而减缓城镇化发展,这无疑也会考验管理层推进改革的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