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的披露已经告于段落,相关的分红预案也已经大部分敲定,对于经济动荡的2012年来说,今年高比例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着实给市场带来了一些惊喜,但在这惊喜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毒果”。我们此前发布的《利君股份:大股东曲线套现高管笑纳九成红利》和《业绩下滑官司不断利君股份遭机构投资者抛弃》揭示了大股东在慷慨背后的主要动机与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募集来的宝贵资金不去大力发展实业,而是帮助大股东和高管完成套现,这对诚实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颗“毒果”。
在监管层大力提倡增加对投资者的回馈并推动现金分红的背景下,今年大部分发布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都选择了现金分红。然而异常的是,个别新上市的不久的公司现金分红比例明显过大,从已公布现金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获悉,到目前为止有21家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超出了全年净利润(即股利支付率超过100%),有些甚至要把最近两年的净利润全部分掉,初看这个消息时,投资者或许有种喜出望外的感觉,但事实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这种杀鸡取卵的作风无疑会带来恶果。
首先过高比例的现金分红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例如,海润光伏(600401)亏损近4亿元,却计划每10股派现7.4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7.67亿元;泰格医药(300347)净利润0.68亿元,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8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27亿元;利君股份(002651)全年实现净利润2.93亿元,却要派发总计4.89亿元的红利……
业内人士对这个问题看的更加透彻。专家告诫说,超高比例的分红并非让股东受益这么简单,也可能会过度透支企业利润,并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另外,优秀的上市公司应该持续每年进行一定比例的分红,而不是向个别公司那样往年不分红,突然一年大比例分红,这样的公司投资者需要格外小心。分红的本意是上市公司回馈投资者,但在业绩难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分红,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创业板、中小板公司发展不利,毕竟这些公司还处在成长阶段,随时需要大量资本支出。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也认为,对于分红额度超过净利润的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要保持一份警惕,因为可以肯定的是,股利支付率超过100%的情况是不可能持续的。在全流通情况下,有的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吸引投资者,以扩大市值。如果分红用去几千万,市值能增加1亿元,那么上市公司可能就有动力进行这笔分红。这可能是“铁公鸡”变成“慷慨王”的一部分原因。
其次,高比例现金分红为股份处于限售期的高管提供变相的套现便利。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高比例现金分红公司的股东情况后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高现金分红的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都比较高,可见,在慷慨分红的背后,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在二级市场上的散户,而是公司的大股东,募集资金的溢价多数被高管和大股东享受。
前文提到的海润光伏(600401)高达7.67亿元的分红,有5.75亿元落入20名股东的口袋。海思科(002653),由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俊民、范秀莲和郑伟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83%的股份,在其3亿元的现金红包中,近2.5亿元流进了他们的腰包。而利君股份(002651)的第一二大股东,何亚民、何佳父女俩共分走4.89亿元红利中的七成。
第三,高比例现金分红的公司股价在分红后的走势通常也是不佳。
今年被称为“史上最牛现金分红”的方大特钢,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10元,相当于派现13亿元,而公司去年净利仅5.23亿,加上前年净利也只有12.47亿。按除息日前一天的股价计算,方大特钢的股息率达到16%。虽然公布方案后股价受到刺激而有过涨停,但在3月11日除权除息当天股价盘中触及跌停,此后更是震荡下跌,从3月11日出息当天到4月25日为止股价已跌去了15%。
九阳股份(002242)2008年上市以后,公司连续3年高分红。2011年半年报,九阳股份推出了10派7元(含税)的分红,而公司当年上半年每股收益仅0.36元/股,股利支付率为194%,分红超过每股收益近1倍,非常罕见。但近年来,九阳股份净利润却逐年下降,从其2011年除权除息后的价格看,到如今已经跌去了26%。
综合而言,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高溢价发行,造成了大股东和二级市场的成本差异巨大,现金分红对大股东非常有利可图,但对于二级市场的普通股东而言收益率甚微。高价发行的超募资金没有被用来发展企业,而是被大股东瓜分了。公司大股东在曲线套现后,手里有了大把现金。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还会对股民的回报和公司未来发展上心呢?
而在证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落实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关事项的通知》中也提到,对于上市不久即进行高比例现金分红的部分公司证监会也将重点关注,目的就是防止现金分红成为大股东的套现工具从而影响上市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
看来,对于这种高比例现金分红的新上市公司,投资者一定要加以小心,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它很可能是一颗“毒果”,而毒性会在日后慢慢地发作。
更多上市公司深度报道,请点击进入公司聚焦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