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份额增减无碍净值表现 申赎两头股基业绩均跑赢同业

2013年04月15日 07:31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隋文靖

  ■本报记者 隋文靖

  今年已经过去了3个半月,相对于基金回报率排名整体变化,投资者更关心的是自己投资的基金获益几何,特别是在去年大幅加仓的基金。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整理数据显示,去年份额实现增长的股票型基金仅有62只,占比14.49%。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为4.43%,领先同业0.78个百分点。而去年份额缩水率超过30%的57只股基同期回报率为4.26%,两者之间相差甚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体回报率领先,但在去年份额实现增长的基金中,今年也不乏回报率殿后者;而同期份额缩水较多的股基中,也现身汇丰晋信低碳先锋、东吴进取策略等今年以来回报率跻身十强榜单的佼佼者。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基金过去的业绩只是作为参考,重要的是这只基金未来的业绩发展如何,所以很难通过基金份额的增长或减少来找出与业绩之间的线性关系。

  62只基金份额膨胀

  年内回报率领先同业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整理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可比428只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的总份额同比下降7.41%,仅62只基金份额实现上涨,占比14.49%。

  具体看来,去年全年份额增速最快的是中欧新蓝筹基金,该只基金2011年年底时,份额仅为1.12亿份,截至2012年年底,份额已增至5.1亿份,年度增幅达357.51%,是可比基金中份额增幅最高的一只。除中欧新蓝筹基金外,中欧价值发现、中欧新动力、信诚精萃成长、兴全全球视野和上投摩根新兴动力等5只份额基数较小的股基,也均实现了份额翻倍。上述6只去年份额翻倍的股基今年以来,回报率分别为4.36%、0.7%、2.15%、4.68%、4.32%和21.71%,除中欧价值发现基金外,其余5只基金回报率均跻身同业前半营,尤其是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基金,目前更稳坐可比股基冠军宝座。

  WIND数据显示,这62只去年份额实现增长的基金,截至4月14日,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为4.43%,领先同类可比基金平均3.65%回报率0.78个百分点。

  份额增减无碍业绩表现

  专家称两者之间无线性关系

  与上述62只股票型基金的境遇相反,方正富邦创新动力基金去年缩水严重,截至2011年年底时,该只基金份额还在13.14亿份,但2012年年底时,已缩减至5204万份,濒临清盘红线,年度份额缩水率为96.04%。除该只基金外,国投瑞银新兴产业、华安科技动力、中银中小盘成长、民生加银景气行业、海富通国策导向等5只基金去年也缩水相对较重,缩水率分别为93.62%、93.53%、91.63%、90.36%和90.17%。

  WIND数据显示,前述6只去年份额缩水严重的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回报率分别为-0.57%、7.1%、14.23%、0.53%、3.01%和0.8%,其中的4只业绩排名同业后半营。

  此外,还有51只股票型基金,去年份额缩水率在30%至90%之间。若加上前述6只基金,共有57只股票型基金去年份额缩水较为严重,今年以来平均回报率为4.26%,虽然领先同业平均水平,但落后去年份额实现增长的62只基金平均业绩0.17个百分点。

  尽管整体业绩稍显落后,但净赎回基金回报率居前者却大有基金在。汇丰晋信低碳先锋、东吴进取策略等基金期间回报率均跻身同类基金十强名单。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基金过去的业绩只是作为参考,重要的是这只基金未来的业绩发展如何,所以很难通过基金份额的增长或减少来找出与业绩之间的线性关系。

  专家表示,选择基金重要的是看其未来的业绩发展如何,很难通过基金份额的增减找出与业绩之间的线性关系。


(责任编辑:华青剑)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