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二套房贷三天放款?银行:不可能

2013年03月19日 13:30   来源:广州日报   李婧暄 潘彧

最近楼市有点热。

  国五条落地传言临近 广州现慌乱买房潮 有中介为促成交易各种忽悠

  记者昨日,有媒体曝出北京落实了国五条细则,唯一住房将视情况减免20%个税,虽然随后就有相关人员提出了质疑,称该报道并非官方说法,但为了赶在国五条细则落地前交易,不少买家卖家都在慌乱中交易。昨日甚至有买房者向记者称有中介表示有银行房贷3天就可以申请并放款,对此,银行方面给予否认。

  买房者急寻各种放款渠道

  市民梁小姐最近十分头疼,在国五条传言之前,她就一直想在市区买个学位房,国五条的风声传出之后,梁小姐看楼的步伐又加快了,“这一周都看了几十套房子。”梁小姐告诉记者,这两周看楼的人渐多,好的房子如果不赶紧下手,就马上没了,“仿佛大家都在抢房。”

  昨日,梁小姐终于看上了一套小两房,但为了避开“国五条”,梁小姐开始为房贷担忧,“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找到快速放款的方式。”梁小姐告诉记者,有不少银行的业务员表示可帮忙,但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价格在几千元左右。”

  梁小姐说,昨日有中介方面表示,中行等银行甚至3天就可以放款,“他们说可以包办,但是说不收取任何费用,到底会不会看我很着急要拿到贷款的情况下,先把我骗上船然后再要钱?”

  银行:二套房贷放款期要三周

  某银行个贷业务员小李告诉记者,由于要经历好几个手续,二套房贷从申请到放款,最快的也要三周。中介所说的“三天放款”的中行方面也表示,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审批通过是可以的,但正式放款要等外部的抵押登记等做完了才能放款,但是这个程序至少要一周,如果涉及涂销等情况,就要费时更久。

  “如果涉及公积金贷款就更久了,长的甚至要半年之久。”某银行相关业务人员告诉记者。

  担保公司介入可快速放款

  “目前银行的商业贷款确实可以做到3~5个工作日放款,但要担保公司介入。”汇翰按揭高级业务经理莫静介绍说,担保公司介入放款流程可以有几个时间点,现在做得最多的是从完税过户之后介入,“客户需要和担保公司签一个担保合同,担保公司会放一笔保证金在银行,银行再以保证金放大倍数给客户放款。”据介绍,如果后续有任何问题,担保公司将与银行一起承担连带责任。

  目前担保公司收费大概在按揭本金的千分之三。“目前有的担保公司的收费有所调高。”莫静表示,在其公司,此前约有20%以上的客户会要求提前放款,目前已达30%~40%。保来理财总经理助理卢敏菁则估计该公司有一半以上的按揭案均要求走提前放款流程。

  “对于一笔二手交易来说,肯定是要先银行审批出了同贷书,才能走递件交税的流程,到了放款的阶段,交易的税费已经厘清,不可能再受可能出台的20%个人所得税影响,但是由于新政还涉及按揭额度下调和利率上浮的方面,买卖双方依然会担心如果新政出台,可能造成贷款成数不足或者利率上浮,因此更愿意选择提前放款。”卢敏菁表示。

  据其介绍,目前银行同贷书仅仅是一个“意向”而非一个合同文件,“广州新政细则可如果对于贷款的成数和利率的折扣有所调整,则要看政策出来的时间点怎么界定,假如是以放款时间为准,那此前交易尚未放款的按揭案可能会受到影响。即使是以同贷书时间为准,假如限贷政策出台,也有可能放款时间拖长,导致买卖双方时间上的损失。”

  异地楼市

  上海楼市成交

  持续井喷

  本报上海讯 (记者李媛)在政策“窗口期”作用下,3月份上海楼市成交热度居高不下。汉宇地产提供的数据显示,3月份上半月,上海房地产市场上新房成交面积超过64万平方米。

  而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市场研究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3月前17天,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6557套、80.7万平方米,同比各提升87.6%、103.8%。如果上海楼市成交热度延续,则3月成交量有望轻松赶超去年12月份的高位。同时,上周上海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约2.25万元/平方米,环比提升10.1%。尽管成交向好,但目前上海楼市却呈现出明显的供小于求格局。截至目前,2013年至今上海楼市合计供应面积仅为90.4万平方米,不及2012年12月单月供应体量。

  操作提醒

  1

  勿轻信免费

  提前放款

  专家表示,走通过提前放款的通道,肯定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如果中介一味承诺不用花一分钱就可短期办下来,“这中间或有附加条件,可能这部分费用会在日后才浮出水面。”

  2

  多余税费承担

  应在合同中明示

  卢敏菁提醒,签合同时,对于新政出台后多余的税费如何承担应明文标出。而在按揭方面,由于可能受到限贷和成数、利率调整的影响,一般二手房交易合同都会标出,若是贷款放款额度不够,买家要予以补足,因此买家应多准备一些费用。 (李婧暄、潘彧)


(责任编辑:朱丹)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