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性下行、利率市场化不可逆转、资本项目逐步开放、金融脱媒……一道道政策保护线正在加速撤离,银行轻松获得高利润的日子即将一去不返,纷纷加快转型和调整的步伐。
站在2013年的路口,作为目前国内具有经营离岸业务牌照的4家银行之一,平安银行也顺势调整了经营思路。在这场深刻的变局中,平安银行离岸业务部总经理林娜表示,对商业银行而言,实施战略转型已箭在弦上,而政策影子随处可见的离岸业务则呼吁更多“松绑”。
依托线上优势提供贴心服务
英雄不问出处。
近几年,拥有国资背景的银行界“高富帅”——中国交通银行,依靠强大的全球网点,在离岸业务上稍一发力业绩便扶摇而上,2012年仅凭授信一项业务就带动了全行的利润增长。与之相比,出身“草根”的平安银行在资金来源上并不多元,但是依托特色产品和先进的IT系统支持扎扎实实地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贴心服务,却也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成绩:截至2012年底,平安银行客户数创同业第一,国际结算、中间业务收居同业第二。
谈及平安银行在离岸业务上的表现,林娜表示:“凭借中国平安强大的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我们离岸业务在2012年年有了较大发展。”
回顾离岸金融的发展之路,政策的影子随处可见:1996年,受国际形势的大环境影响,国家出面推动离岸银行业务的发展,深发展作为首批试点行,在这项业务上进行了巨大投入;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国家随即叫停所有商业银行的离岸资产业务,刚刚起步的离岸银行业务被迫“腰斩”;2002年,随着走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又放开了这一业务。
尽管出于种种考虑,此次放开的力度并不大,但意义非凡:离岸银行业务起初只限在深圳地区开展,2002年却把总部在上海的两家银行也纳入进来;地区放大的同时,也接入了交行这种不同于几家试点行性质的银行。自此以后,各家银行的离岸业务才开始步入正轨。“由于离岸业务的特殊性,几家开展该项业务的银行相对比较抱团。”林娜表示,起初平安银行不仅会经常在监管部门之间召开同业会议,相互交流一下对新政策的解读,在具体操作上也相对自律,相比快速更倾向于谋求一种较为审慎的发展。
2008年,更为凶猛的金融风暴呼啸而来。尽管很多进出口企业受波及较为惨重,但平安银行的离岸业务数值表却看起来遭影响甚微。至今为止,平安银行离岸业务从未产生过不良贷款。“那个时候业务已经做大。蛋糕大了,我们就能通过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重新赢得已失去的客户和市场。”
集中高效协同一致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逐步发展,企业跨境资金管理往往在“加强集中管理”和“提高运作效率”两个目标间顾此失彼。林娜认为,很多时候这两个方面其实完全可以做到协同一致。
举个例子,假如企业把离岸、在岸和海外分公司全都集中在同一家银行开户,那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享受银行提供的种种便利服务:划拨在岸和离岸,在银行的一个大系统里只需点一个键;投身高收益的理财活动,银行有多品种的方案任你选;总部对分公司资金的统一调拨和规划,离岸业务跟现金管理业务的结合和焊接等等。很多大公司把海外所有分公司的资金集中在香港,就是为了提高效率。
对于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大企业,平安银行会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平安银行今年主推一个针对跨国集团全球授信的产品,利用集团在岸的信用额度做全球授信,实现对集团资产情况和业务评价的整体控制。
目前,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海外工程承包在中国企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开始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平安银行利用离岸业务牌照在这项业务上也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和配套服务。“考虑到海外项目一般耗时较长,面临的中长期风险也就比较多,如果我们参与项目贷款,会倾向于海外上市公司、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龙头民营企业的海外公司,在石油、矿产、房地产、医药、IT电子等行业加大投入。”林娜说。
1月1日,“中国版巴Ⅲ”《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在中国如约实施。在“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粗放模式中沉溺太久的中国银行业,开始正视“强资本约束时代”的现实,从“高资本占用、高速资产扩张”向“低资本占用、高资本回报”的经营方式转变。目前平安银行内部也正在倡导这一内涵型发展模式。“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离岸业务是平安银行所有业务中消耗资本最低的”。林娜表示:“银行对低资本消耗业务肯定会重点发展,这也符合一直以来平安银行遵循的精细化管理发展模式。由于近几年的业绩突出,离岸业务得到了集团及银行高层领导的重视,计划投入更多资源加大力度发展。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期待政策突破
林娜表示,对中资银行来说,离岸业务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国家在政策上予以适当松绑,是一件对政府、企业和商业银行三方共赢的事。
金融风暴对很多人来说是噩梦,却也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平安银行的转机。危机之前,很多走出去的大型企业在海外融资相对比较容易,在这个阶段平安银行的融资客户也多为一些中小型企业;危机过后,很多大型企业开始思考海外银行的安全性,这种踌躇开启了国内银行与之合作的大门。从2002年开始,国内的整个离岸业务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林娜显然认为还不够。之所以不够,还是因为在国内离岸业务整体盘子不够大。“其实很多时候那种过于严格的内外分离都没有必要,一部分的资金渗透应该是被允许的。”林娜解释:“本身银行就是为了走出去的企业服务,结果离岸账户却不接受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逼得他们去港资或是其他外资银行开户以后才能使用人民币结算,这无异于自己捆住自己。”
除了离岸人民币,林娜同时建议可以适当地放开准入地区。“跨境人民币本来就是国家推动的,渠道上反而不放开,除了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于贸易便利化也不利。”以商品为例,很多特殊的非居民地区,如海关管理线以外的保税区和前海等,性质上已经视同为境外和离岸,但这些地区仍不在被允许开办离岸账户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资金在境外,企业本身却仍属国内。“当初国家放开离岸业务时,人民币是不能够跨境结算的,所以离岸业务只能经营可自由兑换外币。现在海外既然已经存在离岸人民币这个市场,我们的离岸业务也应该顺势展开离岸人民币业务。”
据了解,《离岸业务管理办法》自1996年颁布以后,至今没有修改过。平深整合后的新平安银行以一系列改革为业界描绘了一幅全面的“贸易融资+小微金融+综合金融”蓝图。尽管新平安银行成绩喜人,但林娜所呼吁的某些关乎行业的政策松绑仍然面临着一个不确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