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频频发布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火速售罄,一边是债券市场猛烈调整后陷入低谷。冰火两重天对比之下,不仅银行间债券市场活跃度急速下降,新债发行也几乎陷入停滞当中。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在紧张的流动性面前,各发债主体不得不被迫调整发债计划。
12%收益率惊现坊间
“听说最近理财产品收益很不错,我就去几家银行咨询情况,结果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一家股份制银行5万起存的34天产品年化收益最高能达到6.5%,是活期存款利率的2倍有余。”年轻白领小洋告诉记者,据相关人员介绍,这类短期理财产品通常收益都在3.5%-4%左右,6.5%的最高收益,相当具有吸引力。
记者了解到,6.5%的水准并非最高,近期某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一款理财产品最高年化收益已经达到6.68%,30万元的起售门槛仍然让投资者趋之若鹜;连向来不差钱的某国有大行,也反常地推出了收益水平高达5.8%产品吸金。
事实上,还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她近日不断收到的理财产品推销短信中有这样一条格外显眼:30天期限,100万起,年化收益率竟然有12%!据悉,这种产品是部分银行针对少数有特殊需求客户所发布的优享理财计划,由于投资门槛较高,加上产品并非保本型,所以并不适合所有投资者,银行方面也不会向所有投资者公布此类产品信息。
进入6月以来,银行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一改今年以来的低迷状态,重返去年下半年的水平,由原来3%-4%上涨至5%-6%。根据东方财富网人民币理财产品销售数据,超过半数预售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都在5%以上,其中不乏5.8%、5.9%的产品。在售列表中,各股份制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更是直逼7%。
对于部分理财产品收益飙涨,成都某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短期资金流动性匮乏是直接导火索,部分产品的高收益可能难以为继。“理财产品都是滚动发行的,某些系列连续发行了很多期做了很久,收益也偏稳定不太会突然拔高。部分产品高收益,可能是属于新发售的品种。产品到期后,银行继续发行下一期产品的可能性不大,到时候资金闲置一段时间,其实也是隐藏的损失。”
新债发行几陷停滞
近日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段子:“今天是鲁泰B的红利发放日,我的红利迟迟未到账,为了继续增持鲁泰B,我打电话给券商,经证实股息款给银行拖着支付了……”虽然我们无法判断个体投资者是否真是因银行“钱荒”而受拖累,但债券市场所受到的影响,却十分明确直观。
6月26日,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显示,当日有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变更票据发行计划,按计划应在6月30日之前发行的9.8亿元的票据计划,分别被延后到了2013年第三季度以及2014年第一季度。
就在一天之前,还有伊犁农四师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高速公路集团公司、南通市自来水公司、无锡市市政公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将已确定簿记建档日期的发行方案宣布推迟或更改。连续两日的现象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自本月18日以来,至少已有27家企业类发行人发布了推迟债券发行或变更发行计划的公告,债券市场的人气几乎是跌落至谷底。
一位债券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季末变更债券发行计划的情况并非没有,但如此高频地发生并不正常,尤其推迟已确定簿记建档日期的发行更是十分罕见。”
有媒体统计,目前两市共有148家上市公司的短期融资券发行方案已经通过审议,等待发行的短融券规模达到2424.79亿元,其中有近七成的公司明确将按市场情况确定短融券的发行利率。
上述债券分析师表示:“短期融资券的利息通常低于银行贷款,融资成本低于银行。一年期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是常用的债券发行定价的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利率飙升,短融券的融资成本也开始抬头。加上银行不断用推出高收益的产品吸引大笔现金,发债公司可能面对不能成功发行或是发行成本太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