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浙江永强两笔信托理财亮红灯

2013年06月27日 07:38   来源:钱江晚报   

  “上市公司理财正在玩火。”长期关注浙股浙江永强(002489)的投资者李先生对公司近期的一则公告无奈叹气。浙江永强近日公告称,公司一款信托产品,已跌破初期制定的止损线。同时,浙江永强另一笔以三普药业(600869.SH)股票为质押的单一信托,股票价值亦已跌破初期制定的警戒线。

  两笔信托“哑炮”

  浙江永强双线涉险

  在理财方面,浙江永强是上市公司中的理财大户。不过与大多数上市公司依靠募集资金购买大量银行理财产品不同的是,浙江永强购买的理财产品依靠的完全是自有资金,且理财产品频繁显现信托身影。

  上述中润资源信托计划只是浙江永强参与的多笔信托计划的一例,今年第一季度,浙江永强3次密集购买信托理财计划,除了上述产品外,还有“三普药业(600869)股权收益权(第二期)单一资金信托”、“天齐锂业(002466)股权收益权投资单一资金信托”,投资金额均为1亿元,预期年收益率8.5%。

  这3笔信托理财在1至3月签署合同,不到半年即出现预警。“按照合同,连续3个交易日跌破警戒线才需要追加质押,因此还不用发公告。”浙江永强董秘王洪阳对本报记者说,公司的质押率较低,股价还有很大空间,信托计划总体安全。

  浙江永强另一笔信托计划亦不乐观:今年1月,公司通过中泰信托发放1亿元贷款,质押物为三普药业股份,融资方则未披露。根据公告,该计划的警戒线、止损线分别为6.36元、5.94元,三普药业股价在6月24日和25日两天连续跌破止损线,昨天股价重回6.14元才避免再发预警公告。

  上市公司

  喜欢“低风险”理财产品

  事实上,上市公司理财并非万无一失或者是其公告称的“低风险”。还在“预警”的浙江永强之前,实际上已有过多起无法兑付的情况出现。

  此前,亚星锚链便不幸“踩雷”。去年4月,该公司宣布终止总额2.5亿元、为期18个月的信托理财,原因是作为借款人的中技实业未能支付2012年一季度利息。

  不过,“前车之鉴”显然挡不住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冲动。6月24日晚间,就有多达11家上市公司组团发布公告称,近日购买了理财产品或准备购买。据记者统计,这11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涉及的金额高达22.3亿元。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08年和2009年,仅有3家公司发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2010年这一数据上升到20家左右;2011年超过90家,增长了近四倍;2012年再度翻番,达到200余家;而2013年前,仅前五个月就已经超过了400家,光5月份就已经有66家。

  杭州某券商分析师指出,信托本来就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违约拒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只是目前爆发的较少。浙江永强与之前的踩雷者,揭示了信托理财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理财风险爆发的雷区。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背后,显然存在诸多原因,也凸显出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受证监会限制,上市公司闲置募集资金只能投向低风险保本型理财产品,而闲置自有资金则较自由。于是,A股市场出现“用募集资金做主业,拿自有资金放贷”的现象。不过,所谓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保本理财产品很多只是个美丽的幌子。结果是券商、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甚至于银行多方受益,而承受最大风险的却是普通股民。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