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IPO受阻公司另谋出路 创业板并购潮涌有玄机

2013年06月24日 06:57   来源:中国证券报   黄莹颖

  IPO核查风暴引发了另外一个现象:部分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或借助产业基金、或借助超募资金频频出手并购上市之路受阻的拟IPO排队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背后暗藏玄机。从买方看,由于手握巨额超募资金,一些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渴望打通产业链,他们看好部分IPO受阻公司的不错质地;从卖方看,有些受阻公司亟须融资加快发展,相关VC/PE机构更是急于套现退出。买卖双方的利益诉求让IPO受阻公司有望成为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并购标的。整体来看,中小板、创业板中的新兴高成长行业、消费行业公司可能拥有较大并购潜力。

  IPO受阻公司苦寻出路

  美国人Peter Fuhrman最近专门给某部门的相关人士讲课,主题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并购”。Peter Fuhrman是中国首创董事长,他所创立的专业咨询机构近期一直在与各种各样上市公司打交道。

  眼下,或借助产业基金,或借助超募基金,一些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正成为并购大军主角。从产业分布来看,这些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大部分集中于新兴高成长行业以及消费类轻资产行业。

  查阅近期相关公告可以发现,有关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并购IPO受阻公司的案例并不罕见。5月27日,恒顺电气公告称,拟以每股7.03元的价格向盐山县海英特合伙、赵德清等发行不超过6548.36万股股份,购买河北沧海重工99%股权;公司全资子公司恒顺节能拟向赵德清支付现金购买沧海重工另1%股权。而河北沧海重工曾于去年4月递交招股说明书。不过,最新一期IPO申报企业情况表显示,该公司的审核进程为“终止审查”。

  对于中小板、创业板公司频频出手并购的现象,海通证券策略高级分析师吴一萍认为,近期从并购家数的分布情况来看,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占比明显上升,这种状况从去年以来趋势就较明显,特别是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更有加强。上市公司参与并购的热情高涨,中小板、创业板渐成主角。

  在当前IPO退出不畅的情况下,通过上市公司并购退出,已成为VC/PE选择的主流退出方式。投中集团统计显示,2013年一季度VC/PE共实现40笔并购退出,总计获得账面退出回报26.4亿美元,平均账面回报率为1.67倍。

  并购背后有玄机

  “这其中的逻辑在于,一方面是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手头有丰厚的超募资金;另一方面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大多数处于细分行业的某个领域,从产业链布局角度向上、下游扩展也是为了获取更大利润和优势。”海通证券吴一萍指出。

  从数据上看,创业板、中小板、深市主板和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依次为23.63%、53.89%、72.25%、87.73%,这表明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时间短、负担轻且上市时超募资金量较大。

  吴一萍认为,在创业板、中小板迎来解禁大潮的背景下,并购利好对投资者情绪激发和股价上涨有较大刺激作用,因此这些公司的潜在上行动力较强。

  这是买方的动机,而从卖方的情况看,动机也非常强烈。在证监会严控IPO风险的背景下,269家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IPO排队企业撤单,受牵连的有近200家VC/PE机构以及上百亿投资资金。

  业内人士指出,从资产质量上看,这些撤单企业是不错的并购对象。

  更深刻原因在于,越来越多PE所投企业的老板正感受到资本枯竭的危机。“目前几乎所有优秀的民营老板都面临一个现实问题:从现在开始准备IPO,即便一切顺利也需要等上7-8年才能实现IPO并出售自己的股份,这样漫长而又艰辛的等待大大超出了企业老板之前计划和可承受的范围。”Peter Fuhrman指出。

  不少民企老板还不得不面临这样的窘境:入股企业的PE已绝不可能再为企业提供额外的发展资金,而银行贷款对民营企业而言成本过高,又往往难以获取。“如果在一桩并购交易中,买家愿意为企业注入额外的资本以加速其发展和提高市场份额,这无疑是企业老板非常愿意看到的。”Peter Fuhrman认为。

  相对于直接IPO,并购也有若干个好处。Peter Fuhrman认为,并购交易不仅大大缩短了这一时间流程并有着更高的成功几率,同时为企业老板提供了IPO所无法提供的:对退出时机的准确控制和对个人所持股权价格的准确预测。

  部分行业并购潜力突出

  从目前情况看,一些负债较轻、手头现金充裕以及处于盈利较好行业的公司,发生并购的可能性更大。海通证券吴一萍认为,创业板作为一个整体来衡量各项指标都显示出其良好的并购潜力,除了盈利略逊色之外,充沛的现金和很低的财务负担赋予了其并购扩张的优势。

  从具体行业看,潜力较大的一类是新兴高成长行业,随着互联网迅速普及而快速崛起的行业,以信息服务业为代表。近期蓝色光标、省广股份等传媒公司在并购策略上取得巨大成功,更多的企业正在纷纷效仿。第二类是消费类轻资产行业,主要表现在医药、食品、农业和旅游。第三类是制造业中的部分行业,虽然是重资产行业,但有些企业现金比较充裕。

  值得注意的是,在并购边际效应成倍放大的情况下,一些公司可能通过“蛇吞象”或者横向纵向联合,反映在二级市场,则可能受到市场热烈追捧,诞生迅猛成长的神话公司。

  Peter Fuhrman认为,以优质民营企业为目标的并购将帮助中国经济实现行业整合,提升企业的规模效应、技术能力与利润率等,使中国在未来10-20年内产生更多真正意义上的跨国集团,并最终实现中国经济整体的转型与升级。

  未来数年内,中国将诞生一个新的企业阶层,即由民营企业家创立,之后由Fortune 1000企业收购并对其注入新的资本、管理系统、营销战略、研发能力以及企业战略等,使其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