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表示了担忧。数据也显示,无论是一季度的经济增速,还是5月份的工业增速,均呈现出略微回落。然而,国内的就业、物价和宏观政策基本保持稳定。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增速?
“当前的经济增速是合适的,不能再用过去两位数增速的心态来看现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支撑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两位数高增长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新的潜在增长率降至7%到8%。以7%到8%的速度增长,能够实现2020年经济总量比2010年翻番的发展目标,也不会带来太大的就业问题,而且更有利于结构调整。
虽然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确实下了一个台阶,但在下台阶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外界担心的“跌倒”或“失速”的情况。下了一个台阶后的中国经济,在没有采取大力度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运行基本平稳。
从5月份的最新数据看,月度经济增速的核心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同比增长9.2%,只比上月略微回落了0.1个百分点。内需也比较稳定,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速比上月反弹了0.3个百分点达到12.1%,前五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比前四月略微回落但仍在20%之上。
“虽然最近几个月经济增速有时还略有回落,但回落的幅度很小,可以说中国经济增速基本结束了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的那种较快回调,进入筑底、平稳增长的新区间,正在新的区间寻找新的平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直言,虽然大家很关心每个月数据的波动走向,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央一直在强调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所以大家还是要淡化对速度的过于关注。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必然要以牺牲一定的速度为代价。“现在如果还是高速度,或者现在还在期待高速度,反而令人担心。”
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好转,外需将持续低迷;国内要素成本快速攀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产能过剩日益凸显——中国企业如今面临全新的发展环境,的确遇到较大的经营困难。面对困难和挑战,究竟应该怎么办?是维持旧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寄希望于新的大规模刺激计划,还是化压力为改革创新的动力、以转型升级实现发展的跃升?
专家们认为,虽然当前中国经济总需求确实有些偏弱,需要稳增长,但目标只是“稳住”而不是大幅拉升经济增速。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转变的情况下,再用大规模政策刺激回到高增长,只能继续走老路,加重经济领域的原有矛盾和问题。
“眼前的困难恰恰包含着未来的希望。对于企业而言,要保持信心,但不要不切实际地再指望新的刺激计划。建议企业努力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以技术创新和提升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对于落后产能,在社会政策托底的前提下,必须下决心淘汰。”张立群建言。
在国家政策层面,在保持宏观调控总基调不变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深化改革上。国务院日前批转了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年要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领域改革,积极推动民生保障、城镇化和统筹城乡相关改革。特别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成为激发市场活力的突破口。
“要把已经看准、具备条件、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项目抓紧推出,干一件成一件,不断释放改革的制度红利,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张立群认为,要真正接受经济增速适度回调的现实,只要增速不再出现大的滑坡,政府和企业都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上,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虽然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坚持下去,中国经济会迎来新的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