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今天发布“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该调查显示,我国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差距大,政府或事业单位养老金中位数是新农合养老金中位数的33倍。
该调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持,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负责执行。2008年夏季,这个项目在甘肃、浙江两省开展试调查,共有1570个家庭、2685位受访者接受调查。2011~2012年间,这项调查正式进行,覆盖了不包括西藏在内的中国大陆所有县级单位。样本包括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级单位,10257户适龄家庭中的一个至少年满45岁的人,包括其配偶,共17708人。
调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的人均收入、人均支出、人均财产的城乡差距很大。在城镇,人均财产中位数为70760元,人均收入中位数为16320元,人均支出中位数为8690元。而在农村,人均财产中位数仅为18395元,人均收入中位数为4400元,人均支出中位数为4005元。也就是说,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人均财产中位数城乡差距3.8倍。
在养老保险上,城镇户籍人口中,60%有职工养老保险,21.4%有其他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25.6%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2%有其他养老保险。
但在养老金的数目上,不同养老保险项目的差别非常大。新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中位数为每年720元、城镇(及其他)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的中位数为每年1200元,政府或事业单位养老金的中位数为24000元,企业养老保险金的中位数为18000元。
就业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这是自然规律。但最大降幅发生的年龄段却值得注意。我国城镇户籍人口发生的年龄段是50多岁和60岁出头,而农村户籍人口要65岁以后才会出现。调查显示,在城镇户籍人口中,45~49岁人群中的就业率接近80%,但在60~64岁人群中就业率就降到20%。但在农村户籍人口中,60~64岁人群的就业率接近80%,80岁人群的就业率依然在20%左右。
这样的数据表明,就退休行为而言,我国城镇地区与欧洲国家十分相像,而我国农村更像发展中国家。调查组建议,国家可以通过为城镇中老年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提供工作激励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工作年限,增加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