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国M2与GDP之比近200%冠全球

2013年05月25日 07:13   来源:广州日报   陈海玲

货币超发由多种因素引起 且是否会传导至通胀同样需考虑多种因素

  金融危机以来,伴随着中国M2快速增长,M2与GDP之比接近200%,连连创新全球新高。面对货币供应量屡创新高,中国货币是否超发颇具争议。

  中国的M2/GDP比重激增原因和风险何在?是央行失职导致货币超发吗?这是否会给今年的通胀带来压力?还是有其他风险?

  根据中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4月末M2余额已达103.26万亿元,较10年前翻了5倍多。M2与GDP比重接近200%,创下全球新高,远高于美国的67%、欧元区的95%、日本的174%和英国的133%。4月M2同比增速为16.1%,在上月15.7%的基础上,继续提升,且远高于政府13%的目标。

  各国M2统计口径不同

  广东省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任志宏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经济本身的结构问题、效益问题、产销量问题都不从问题本身下手解决,而是全部依赖超发货币,但这行不通。实际上,世界进入纸货币时代后,超发货币的约束力就很小了。这是M2/GDP高涨不退的根本原因。”

  但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沈建光认为,由于各国广义货币M2的统计口径不同,不能简单地进行国际比较而草率得出结论。比如,美国的M2/GDP较低,原因在于其M2统计扣除了大面值定期存款(10万美元以上),而小面值定期存款、非机构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也都扣除了个人退休账户和Keogh计划部分,即扣除了长期储蓄,其M2统计狭窄。

  M2/GDP之值与通胀

  之间并非绝对关联

  任志宏说:“中国的货币发行泡沫化已很严重,而实体经济已告别了高速增长可以吸纳这么多货币的时期。超额发行的货币一定会导致物价飞涨。”

  对比国外经验可以发现,M2/GDP与通胀之间并非绝对关联。日本M2/GDP一直保持较高水平,2012年货币占GDP比重虽高达174%,但其物价水平却为-0.1%,且长期维持负增长;而近十年来,俄罗斯的物价指数一直高于5%,有些年份超过10%,但其货币占GDP比重在去年最高时也仅为63%。

  另外,虽然中国M2/GDP持续增高,但中国90年代也经历了一场通缩。

  沈建光认为,不应过高估计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虽然输入性通胀压力、去年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导致的国内流动性充足以及工资成本的上升,都导致中国面临潜在的通胀压力。但是,由于当前需求疲软与产能过剩,上游PPI负增长降低传导压力,以及禽流感过后导致的肉类供给降低需求恢复,未来食品价格走势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今年通胀仍将显著低于政府调控目标的3.5%。

  中国M2/GDP的高低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是否会传导至通胀同样需考虑多种因素,而目前的产能过剩制约货币对通胀的传导。

  资产泡沫化是真风险

  沈建光认为,资产泡沫化才是真正的风险。 从2009年开始,伴随着M2/GDP由低转高,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大多翻倍了。这不仅造成了房地产泡沫化,实际上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富的重新分配。

  回想2004~2005年的美国,虽然当时美国通胀压力也不大,但由于格林斯潘奉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大幅提升了资产价格不断走高。由大量货币吹起来的华尔街金融泡沫,由于早已远离实体经济,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

  焦点:

  中国独特的经济特点是M2占GDP比重高企的原因

  1 中国拥有较高的储蓄率。到2012年末中国国民总储蓄率高达51%,居民户存款已经达到43.7万亿。而高储蓄率所产生的大量存款为银行贷款投放提供了支持。

  2 中国直接融资比重仍然较低。中国一直是以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为主,尽管近年来直接融资有所扩张,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国际经验表明,间接融资比重较大的国家,M2往往也会偏高。

  3 2003年以来,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一方面是经常项目顺差方面,由2003年不到500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2年的1931亿美元。另一方面是资本流动顺差继续增加,直到去年才一改顺差局面。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也推高了外汇占款,对银行存款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达12154亿元,创历史新高。

  4 企业较低的留存收益。社科院学者余永定认为,企业微薄的留存收益基本起不到作为银行贷款的替代渠道的作用,而企业留存收益比银行贷款所引起的M2增加要少,所以企业低的留存收益水平也是造成中国高M2/GDP的原因。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