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石油:限气逼政府涨价? 这个真没有!

2013年05月24日 07:34   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按照中石油的计划,今年拟供气1070亿方,但社会需求达1150亿方,缺口仍有80亿方。今年5月初,中石油之所以对部分用户“限供”是因为气田检修、储气库注气等原因,也是为了保证今后的用气高峰不受影响。

  “我可以负责地说,真没有限气逼政府涨价……”5月23日,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对媒体表示。

  新上任的周吉平这样描绘中石油未来的战略蓝图———资源、市场和国际化,资源优先将摆在第一位。“这几年中石油成功就是战略的成功,要保证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周吉平透露,中石油集团资产和资本负债率依然处在可控范围内。今年将投资重点放在上游,包括天然气和海外发展,并计划加大天然气进口。同时在油气领域还将加大推进和民营资本社会资本的合作。

  公司已超计划供气19亿立方米

  一季度,华北部分工业用户称受到中石油限气,有分析认为中石油此举是要借天然气紧张形势逼迫政府涨价。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不存在限气逼政府涨价。”周吉平解释说,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供需矛盾所造成。

  他称,中石油计划今年供应天然气1070亿立方米,但社会需求达到了1150亿立方米,缺口达到80亿立方米。今年1~4月份公司已超计划供应19亿立方米天然气。

  周吉平说,今年5月初,中石油对部分地区、部分用户的适当“限供”是因为气田检修、储气库注气、管道维修等原因,也是为了保证夏天用气和今冬明春用气高峰,希望各方理解。

  他指出,中石油天然气的供应能力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从资源变成供应能力需要4~5年时间。但天然气的需求增速超过13%,今后还会更快。

  “预计年内天然气供需矛盾还会持续,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明年将建成,进口力度也会加大,明年形势会有比较大的缓解。”周吉平认为,天然气的供需矛盾需要加强需求侧的管理,使资源供给和需求侧适当、适宜和有序对接。

  重点将投资上游和海外

  近年来,中石油的利润有所下滑,资本支出却大幅增长。周吉平坦言,中石油股份公司的有息债务超过5000亿,集团公司更多,可公司一直不断扩张,“机会不等人,要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

  他称,中石油集团资产负债率为46%,资本负债率为27%,仍在可控范围内,公司融资能力仍然较强,但不回避效益下降的矛盾,今年重点解决生产经营效益的问题,将在公司内部推行工效挂钩,将薪酬和贡献、效益挂钩,薪酬激励重点是高管和机关处级以上干部。

  “中石油战略是非常清晰的,作为新董事长,重要的是管战略,要保证战略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资源优先战略。”周吉平说道。

  目前,中石油油气储量产量和增幅在国内国际可比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周吉平透露,公司海外战略的重点是加强资源勘探,寻求与埃克森美孚、英国BP等国际油企合作,联手收购或合资勘探,扩大五大油气合作区。此外,中石油还将在海外建设三大油气运营中心,目前亚洲、欧洲的两个项目已经建成,美洲的项目还在建,未来将增强中石油在油气行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支持民资进入油气领域

  在谈到民营资本进入油气领域时,周吉平说,贯彻新36条是形势需要也是一种趋势,中石油对民营资本希望进入油气领域是欢迎的,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他举例称,在西气东输三线项目上,中石油和社保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宝钢共同参与,合资规模625亿元;在西一线上进行西部管道合资合作,和保险基金社会基金共同合作发展,成立中国石油联合管道公司,吸引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此外,中石油与延长石油集团在延安成立延安石油公司,共同开发延安油气资源;和新疆建设兵团开发新疆克拉玛依油气资源等。

  周吉平表示,中石油目前已在华北、吉林、辽河等地与民企和社会企业启动未动用油气储量的投资合作,总规模达6亿吨。未来还将在塔里木盆地、重庆页岩气等油气开发方面加大与民资的合作。《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链接

  油价调整昨再遇搁浅

  继5月10日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95元后,到昨日又走完成品油新一轮计价周期。昨日下午3时许,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本次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发改委表示,自油价上次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先抑后扬,近日又出现回落,按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5月23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5月9日调价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涨幅很小,涨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因此依新规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据悉,下次调价窗口开启的时间在6月6日,届时如果原油变化率呈现正值,将累加本次未调整幅度;若原油变化率呈现负值,将抵扣本次未调整的幅度。但多家机构均预计,国内成品油市场短期颓势难改。 成都商报记者 曹逸韵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