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证券业洗牌还靠充分竞争

2013年05月15日 08:27   来源:新闻周刊   

  由于A股市场进入到市场化运行的深水区,从市场规模与多层次市场的市场化演变、利益体影响开始减弱、行业人员稳定性差及相关产业链政策监管等因素来看,中国证券行业将可能进入到严峻而激烈的经营竞争淘汰期。

  可以预期,证券行业而通过竞争,市场份额或向少数经营稳健、风险控制能力强、质量信誉佳的公司或业务链条靠拢。相反,一些经营风险意识淡薄、违规违法的公司则要会面临灭顶之灾

  证券行业作为金融领域中一个重要分支,近年发展中总体体现出震荡起伏特色,而2005年股改之前的总体性亏损,随着国家拯救注资、国有机构入股、发展机构投资者等因素出现,使得之后证券业的日子有所好转。从目前市场形势及市场化推进来看,尽管国有机构独角特色的证券业仍有保护或利益任职式的发展,证券公司控股的基金公司发展规模不断增加,但发展轨迹及因素显示,证券行业的经营质量参差不齐,未来激烈竞争将导致机构经营出现严重分化,进而将使得行业公司体现出明显的危机、机会、风险共存。

  市场化运行的冲击明显

  从证券行业的产业链来看,从PE投资、保荐上市、承销发行、资产管理、经纪业务,到证券媒体、投资咨询、基金及保险、银行、上市公司证券理财等诸多环节可谓构成明显。历史上来看,中国证券市场所出现的多次政策市场行情波动,使得市场规律方面的运行没有明显体现出来,随着市场发展所形成的市场化运行与政策层面的减弱,可以说市场化运行将成为未来证券行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笔者认为日前上交所提出的“买者自负”及新任主席更加市场化监管及扯清利益关联迹象非常明显,可以将此理解为市场化重要的突破口,如果严格法律化执行或推进,对证券行业的产业链影响极为深远。无论是PE投资,还是承销发行、机构与上市公司证券理财、中小投资人,其未来承担“买者自负”已是大势所趋。

  在市场化运行中的股市,其产业链条中的利益投资者将面临严峻的分化,“买者自负”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是重要的市场化准则,其带给证券产业链的影响是,机构有发展也有倒闭,共存性是重要体现,因此可以预见,未来证券行业机构洗牌将不可避免。

  监管规范化将致利益体日趋减弱研究中国证券市场来看,过去总体来看,利益体关联影响较深较重。从证券机构高管的任职到重要事件的推动等,都呈现出利益体介入并形成包装上市、内幕交易及利益公关等诸多利益事件。比如我们以证券机构的任职来看,据相关市场统计,原中国证监会官员前些年离职后,到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利益任职数非常之高,这必将导致利益保护、利益项目、利益发声等诸多非公平竞争的出现,PE式腐败、重大内幕消息、利益机构创新政策、利益联合推动监管层干预市场等问题就可见一斑。事实推进来看,新的监管层正在改变这种行为,正在梳理与理清利益关联的介入或打击。

  随着市场监管与国家大力反腐败方针的推行,法律法规针对性的完善性推近,将对利益任职、公平竞争等诸多方面形成中长期影响,因此相关利益体的减弱,必将推动证券行业出现相对公平的竞争体系,在竞争中就会有公司面临危机,出现经营性亏损,淡出证券市场。

  世界上资本市场发展表明,在激烈竞争与风险波动的市场面前,少量优秀机构的持续发展与绝大多数机构的淘汰、破产倒闭时刻相伴。美国百年证券市场发展中,标普、高盛、摩根大通等继续发展,而其中的雷曼等公司则破产,更多的名气较小机构在资本市场的波动中消失。

  差异化成交将致竞争体分化

  差异化成交是市场经济价格定位或投资估值的综合反映。纵观市场化典型的成熟市场股票市场,其出现典型的品种交易差异化成交是市场化的重要体现,一些股票或保持较好的成交,而另一些则可能面临低成交或无成交状态,进而体现股价的机会与风险。因此无论是PE新股投资还是二级市场投资,其股票定位与差异化成交将决定其投资收益或亏损的幅度,进而推动行业洗牌。

  目前来看,我国从事证券投资领域的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及部分理财类公司等。从上述从事证券投资机构来看,大多数为国有性质,证券公司更是国有成份更重,但从市场化角度来看,由于体制竞争、发展模式及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改革等因素来看,市场化挑战将使不少经营业绩平淡、风险控制能力差的机构淘汰出局。

  从市场化明显的世界主要资本市场来看,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由于差异化成交导致其股票品种风险不同演变,其轨迹形态上均会出现分值股,比如在过去几年,美国某科技上市公司股价从2000多美元/股,跌至0.01美分,直至退市,其尽管期间出现波动或美股强劲上涨,但其由于业绩连续下行,股价最终跌去99.99%;AIG为世界著名保险公司,其金融危机业绩下降时,其股价也从1400多美元/股跌至0.33元/股等。因此我们认为A股市场随着市场化的深入,一些业绩较差的股票风险非常明显,其股价中长期下行并非能够出现牛市能够止住。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化的深入,部分品种的回归与退市风险,必将使得部分机构资产亏损拖累淘汰。

  人员流动及行业竞争将致危机

  证券行业在中国体现出高人员流动性的特征,在2011年前,这种信号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或与体制因素与政策因素、利益任职因素密切相关。但随着市场竞争与利益体规范与法律层面的推行,利益体面临空前的挑战与约束。加之证券行业由暴利时代向理性投资时代的回归,围绕证券业务所体现的产业链经营面临竞争加剧、供求形势严峻的形式。

  我们以机构人员来看,去年以来,证券业人员的离职呈现明显加快态势。机构运营的优劣与人员素质高低与稳定性直接相关,现实情况所体现的人员稳定性降低、离职增加表明,证券相关产业链的经营面临空前竞争激烈的局面,因此产业链危机出现可以预期。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统计,2009-2012年,沪深两市新开户规模分别为1726万户、1484万户、1058万户和552万户,近3年新开账户呈加速下降趋势。我们以深圳市为例,截至今年2月末,在深圳开立的沪深账户总数达到1230万户,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常住人口为1035万人,哪怕是按每个股民均在沪深两市开户,股民占居民比例也超过了60%。从行业现象来看,除去大券商正在使用的降薪、裁员,经营压力最大的为未上市的中小券商,已经有个别在暗中放盘寻找买家。从全国近5000家营业部饱和情况来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加剧行业洗牌,机构淘汰战将不可避免。

  此外,大型国企在以往大部分均或多或少有理财和证券投资方面的参股与经营,而随着自身经营困境的出现,现金流的断裂,其理财与证券投资的风险不言而喻。分析发现,大型企业的上市与运营,都或多或少的在IPO或资产重组过程中有机构关联,而这种关联如果建立在稳步上市或宏观经济上行趋势的过程中,其问题难以暴露;但一旦公司主业亏损加重,其利益运行的理财、证券投资领域将大受影响,因此从近年年报、半年报、季报反映的财务报告来看,大型公司的亏损幅度惊人,这必将使得相关证券投资机构深受影响。

  总体来看,由于A股市场进入到市场化运行的深水区,从市场规模与多层次市场的市场化演变、利益体影响开始减弱、行业人员稳定性差及相关产业链政策监管等因素来看,中国证券行业将可能进入到严峻而激烈的经营竞争淘汰期,通过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媒体、私募投资机构、证券咨询机构等数量将大幅度减少,行业面临发展分化日益明显,违规者将受到监管层的严肃治理,规范者且竞争力强的公司则会取得相应发展,可以预期,证券行业而通过竞争,市场份额或向少数经营稳健、风险控制能力强、质量信誉佳的公司或业务链条靠拢。相反,一些经营风险意识淡薄、违规违法的公司则要会面临灭顶之灾。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