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摇一摇”转账 手机银行界的“潮人”汹涌袭来

2013年05月14日 08:45   来源:当代商报   

记者 李超

  马云曾说过:“最成功的模式往往是最简单的东西。”金融界也不例外。

  只需轻摇手机,像微信中炙手可热的“摇一摇”功能一样操作,就能轻松实现转账支付。这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已经被银行转化成了现实。

  日前,中信银行在业内首推“摇一摇”转账支付功能,打破了传统银行转账汇款的“提交”、“确认”和“完成”等繁琐的操作环节,让原本非常死板的支付活动顿时活跃起来。

  不只是中信银行,伴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移动通信网络进入宽带时代,移动支付的发展势头甚是迅猛。于是乎,手机银行界的“潮人”也是层出不穷。

  “摇一摇”转账 告别死板的支付方式

  通过手机摇动,就可以完成交易,这是之前所没有的支付体验。

  记者登录中信银行手机银行后,在转账菜单中选择“摇一摇转账”,根据提示轻摇手机,即可完成转账支付交易,全程操作就像眼下微信中炙手可热的“摇一摇”功能一样。在收款方的选择上,摇一摇转账支付功能中的收款人既可以是中信银行账户,也可以是其他银行账户。

  和普通手机银行转账支付功能对比了一下,记者发现“摇一摇”这个动作其实是省去了用户“点击确认”的行为。而这种看似简单的改变,让使用的人有了一种与往常不同的新鲜感。最关键的是,“摇一摇”除了简化了支付交易环节,和过去相比也加快了转账的速度。此外,“摇一摇”还可以实现搜索和其他替代功能键的功能。

  目前,中信银行已开发出苹果iphone、ipad客户端版、android手机和Windows Phone7手机客户端以及账户搜索功能。

  不刷银行卡 带上手机就能出门

  不仅仅中信银行,身边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消费者告诉记者,手机银行界的“潮人”越来越多。

  不必刷银行卡,只需在收银终端前刷手机,就能进行支付——这是光大银行相关负责人向客户描绘的移动金融服务的支付场景。而今,这已成为现实。

  据悉,光大的“手机钱包”是直接加载在运营商SIM卡上的金融IC卡应用。在使用时,客户在中国银联“闪付”(Quick Pass)终端上,小额支付无需输入密码和签名,即可完成交易。

  记者了解到,光大还招募了部分志愿者进行测试和试用,以便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馈。

  “总体感觉非常好,银行卡不用带来带去,连钱包也免了。小额支付直接刷非常方便,大额支付则需动用银行账户输入密码,保证了我们客户的资金安全。”志愿者小赵对光大“手机钱包”功能赞不绝口。“现在出门钱包可以不带,但手机万万不能遗忘。”

  二维码收付 扫一扫“码”上收钱

  民生银行不甘示弱,正式上线的小微手机银行,同样给市场带来了惊喜。

  据悉,小微手机银行是该行围绕小微客户的支付结算和金融服务需求专门打造的专属移动金融平台,既具有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归集、网点排号、手机号转账、转账汇款实时到账、投资理财等个人手机银行特色服务,又推出了公私账户集中管理、大额转账、二维码收付款、乐收银账户管理、小微贷款、回单验证等创新功能,为小微客户提供了丰富周到的移动金融服务。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二维码收付款”功能。

  付款人使用小微手机银行二维码付款功能,可一键生成付款二维码。而收款人扫一扫付款人提供的二维码,可实时收款到指定账户。付款无需指定收款人信息,民生银行和其他银行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客户端使用任意银行账户均可收款,而且实时到账、手续费全免。

  微评

  创新是电子银行的唯一出路

  “用惯了手机银行,真让自己去银行网点排队办理业务反而不习惯了。”好友老刘时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现在的她已经习惯在自己的iphone4S中下载和自己银行卡挂钩的手机银行客户端来支付。“不管是转账汇款还是购买理财产品都方便得很。”

  对于中信银行来说,通过类似“摇一摇”等网络化的方式,使原本死板的银行支付活动“活”起来,尽管“摇一摇转账”只是他们迈出的一小步,但这种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的创新值得称赞。摇一摇转账支付业务的成功推出,无疑对移动金融业带来较强的示范作用。

  不得不说,近两年,随着智能手机大肆流行,移动支付也逐渐闯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单单看去年“双十一”购物节天猫公布的数字,手机支付占总交易笔数已经达到了8.5%,足足比2011年翻了一倍。

  而今,这个趋势愈加明显。国内银行也不想放弃这样一块“蛋糕”,除了改善现有的硬件之外,纷纷推出智能手机银行客户端。不少人笑称,银行现在除了要管营业大厅里的客户,这些“看不见”的客户,他们也在操心。

  使手机银行更贴近年轻人的使用习惯,增强客户体验,则成为各家银行电子银行的战略重点。

  而创新,则成为这步棋中,最最重要的筹码。


(责任编辑:华青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