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红星美凯龙大举进军商业地产存隐忧

2013年05月08日 07:43   来源:广州日报   

  频繁募资负债率高企 城市综合体暴增需求不足

  房地产调控频出、家具店迈向写字楼、网购来分流、租金不好涨……家居大卖场日子不太好过,纷纷另谋出路。近日,国内家居卖场大佬红星美凯龙集团宣布要打造百个城市综合体,以期打造新的增长点。然而,机构数据显示,城市综合体已呈现暴增的态势,由于供大于求,租金也出现停滞不前甚至下跌的局面。因此,业内认为家居卖场如此转型存隐忧。

  家居卖场生意不佳关门

  近日,红星美凯龙集团宣布全面进军商业地产领域,将大规模开发城市综合体和商业购物中心。据悉,红星商业到2020年欲建100个城市综合体。

  虽然红星美凯龙集团相关负责人一再强调,此次并非战略转型,也不会有任何放弃和缩减家居板块的规划。但是,有专家分析认为,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使家居卖场数量激增,摊薄消费力的同时压缩了单个卖场的生存空间。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占学指出,由于盲目扩张和行业的恶性竞争加剧,全国各大建材家居卖场已出现招商困难、租金难收等问题。红星美凯龙方面,去年以来部分门店因生意不佳相继关门:8月上旬,红星美凯龙广州琶洲店提前结业;8月底,南京奥体红星店正式撤店。

  与此同时,卖场租金的高企也使一些经销商另谋渠道。譬如某品牌家具最近新开的生活定制馆就没有考虑大卖场,转而搬到写字楼上。公司负责人透露,这样做使租金成本从原来的平均300多元/平方米/月降至约100元/平方米/月,以后该品牌在大卖场的规模要缩小。另一方面,近年来,网上销售在家居建材行业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据一份顺德家具协会的数据,保守统计,中小型家具企业2012年网上销售量增加约两成。

  房地产调控频出、“楼上铺”出现和网购分流,给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的家具建材卖场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认为,业态交叉融合是一种趋势,“家居卖场的培育周期大约在3年,相对于纯粹做家居卖场,介入商业地产可加快资金回笼、缩短培育周期。”

  转型之弊

  资金压力:负债达七成仍募资15亿元

  据悉,红星美凯龙集团计划在未来3~5年内就将城市综合体项目的数量提升到50家。

  其官方网站显示,目前,红星地产正在开发的地块已遍及上海、天津、成都、昆明等十几个主要城市,公司土地储备已达500万平方米。这些综合体的建设和土地的开发均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

  但是,据媒体披露,红星美凯龙2009、2010和2011年末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5.91%、75.54%和73.37%,其负债中长期借款占比最高;2012年前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70.16%。去年,红星美凯龙在短短22天内连发两期中期票据,合计融资15亿元。

  对于频繁募资的原因,红星美凯龙方面表示是用于补充运营资金或归还银行贷款。

  一方面是巨额借款,另一方面,近日多名家具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为了稳定经销商,在物价已上涨的背景之下,作为家具建材卖场主要收入的租金,今年上半年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上涨。由此可见,红星美凯龙打造和运营城市综合体的资金压力不小。

  过剩危机:租金下滑空置率上升

  家具建材市场一片“红海”的背景之下,红星美凯龙投身商业综合体,但目前,商业地产已经成为各路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呈暴增态势。世邦魏理仕(CBRE)日前发表最新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已达3200万平方米,其中中国内地以1680万平方米占比达一半以上,包括成都、天津、沈阳、重庆、武汉、广州及杭州等7个城市分别位居全球最活跃购物中心开发市场的前10大,这些城市都将在未来3年交付达10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仅仅在最近一个月内,就有包括永泰、首创、华远、万科等在内的十多家公司纷纷宣布进军商业地产。而随着各路企业纷纷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城市综合体已经呈现暴增的态势。仅在广州一个城市,今年年内就将有6个大型购物中心开业,新增供应量达65.8万㎡,体量超过两个正佳广场。

  一方面是城市综合体的暴增,另一方面却是百货零售业发展的停滞不前。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7.6%,是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增速。

  供应暴增,需求不足,购物中心招商困难已经不是新闻,租金也一路下行。根据第一太平戴维斯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广州市优质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为701.8元/㎡/月,环比下降1.9%,同比下降1.0%。

  该机构预测,随着供应量的持续增长,供求关系出现失衡,将导致商业成交均价下滑。中短期内,广州零售物业的租金水平可维持平稳,但空置率将会上升。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