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的库存数字一直是行业景气与否的重要参考数据。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已披露2012年年报的1663家上市公司,存货金额总计高达3.58万亿元,而提取的跌价准备只有415.26亿元,平均提取比率仅1.17%。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市场研究人士,在看上市公司年报的时候,都明白存货的变化是反映企业经营的先行指标。在公司规模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存货较大幅度的增加表明公司现在经营状况在恶化,存货保持稳定,则表明经营稳定,因为存货的增加往往会导致未来提前的减值准备更多,企业的利润将随之下降。
从2008年起,上市公司的库存就一直处于上升态势,2011年底,该数据一度突破4万亿元大关。对于当前的上市公司而言,前期大量采购的原材料,和逐步蔓延的需求低迷积压着企业的盈利空间,逐渐形成了大量的存货。
备受“库存”困扰的行业中,最受瞩目的当属纺织业,50家纺织企业的存货总数高达570亿元,换句话说,全部国民按照每人40多元买衣服,一人可分得一件衣服。
面对如此大量的存货,对纺织企业的重压几乎是致命的,去年就曾有媒体曝出,某服装类企业库存周转天数达到10843天,换言之,这家企业的存货从入库到卖完就需要30年以上。解决库存危机已经成为服装企业的当务之急。目前,无论是美邦服饰还是李宁都在想方设法清理库存,甚至出现了服装厂家在各大街头低价抛售的场面。
除了服装企业,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高企的存货都有可能是致命的风险,虽然对周期性行业来说,存货或许可以贱卖或者减值,但处理不当,造成损失,或是难免。
2012年,钢铁行业遭遇了“史上最坏的时期”,并且从近期中钢协公布的一些数字来看,今年一季度钢铁行业的形势并没有明显改观,行业形势依然严峻。至3月末,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已连续五周下降。钢材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就是钢产量增长过快,前两个月钢增产10.6%,同比多增加6个百分点,2月份日产钢达到220万吨,结果钢材积压,库存创历史新高,钢材价格下跌。
目前,国内企业在去库存化方面的努力有了一定的结果,有近20家纺织服装类公司库存已经出现下降,且去库存比例超过20%。虽然这一数字来之不易,但是面对3.58万亿的库存,我们依然无法说情况乐观。
其实,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在过去的七八年中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迅速形成巨大库存而后又不得不踏上广义去库存化的漫漫长路。虽然纺织服装类企业去库存化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另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依然严峻,比如LED产业,如何消化产能将是一个长期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