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外围市场表现强劲,但中国A股昨日却依旧犯起了“春困”。市场人士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上市公司盈利和估值还有一定压力,因此,市场震荡下行的可能性依然较大。这意味着困扰投资者的A股“春困”可能还将继续。
4月15日,沪深股市呈现低开低走趋势,上证综指开盘便跌破2200点。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2181.94点,下跌24.84点,跌幅达1.13%,成交581.6亿元;深证成指报8733.44点,下跌101.71点,跌幅达1.15%,成交543.7亿元。
盘面上看,行业板块涨少跌多,家用电器、地产、券商等少数板块上涨;船舶、有色金属、航空航天等多数板块下跌。概念板块方面,图江门、保障房等上涨;黄金、碳纤维、稀缺资源、卫星导航、宽带提速等纷纷下跌。
“周一公布的第一季度GDP数据低于预期,是股指大跌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令人头痛的是,未来投资者几乎很难看到实质性的利好来提振市场,只能依靠下一个整数点位2100点的技术性支持。”上海一家券商策略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他对近期A股的担忧。
从宏观经济面分析,日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海洋表示:“从我们跟踪的工业行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毛利率和库存周期来看,上游依然偏弱,中游仅有部分小行业尚可,重要的中游行业依然不景气,下游相对较好。综合来看,大部分工业行业的盈利尚看不到拐点。”
这样的宏观预期导致了A股整个第二季度可能就要在经济弱复苏和低通胀的环境下运行。而从上市公司估值水平来看,连续的市场调整并没有为估值反弹聚集较大的动力。
“估值水平的提升需要三个条件:一是业绩增速提升,二是流动性宽松,三是市场情绪高涨。”徐海洋指出,“短时间内,在业绩和估值都有一定压力的情况下,市场继续震荡下行的可能性比较高。”
长城证券分析师朱俊春也指出,除了IPO这一事件性因素外,中国股市主要还是看经济的脸色,而高不成低不就的经济数据也加重了市场继续维持震荡的概率。
(赵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