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理顺中小企业挂牌的成本与收益

2013年04月11日 07:34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党 印

  做市商制度和转板制度也需早日尘埃落定

  全国性场外市场自1月份正式揭牌以来,除了接连发布各项业务规则外,市场培育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日前,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除了对主办券商进行培训外,亦分别赴北京、天津、上海、苏州等地的企业园区进行宣讲培训。毫无疑问,全国性场外市场提供了一个平台,目前需要壮大市场的交易群体,以形成规模效应,中小企业也需要这样的交易平台,市场与企业形成一种相互的供需关系。目前来看,全国性场外市场给中小企业提供了美好蓝图,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对挂牌仍犹豫不定。笔者认为,如果不能理顺中小企业挂牌的成本与收益,市场与企业的供需瓶颈将很难突破。

  中小企业进场挂牌是有一定成本的,包括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挂牌后接受监督的各种支出。这些成本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当期业绩,但是挂牌带来的收益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并且收益大多是无形的、潜在的,具有不确定性。中小企业一般资金实力有限,日常经营需要精打细算,经不起大量的资金垫付。如果他们得不到挂牌的直接收益,挂牌的意愿将打上折扣。企业供给不足,市场的需求自然得不到满足。

  对于拟挂牌的企业,其挂牌的主要动机乃融资和交易,再长远一点,是转板。目前全国性场外市场对融资和交易有着严格的限制,出发点是防止圈钱和股价波动,但在客观上造成了市场交易不活跃、融资功能较难实现等现象,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仅是挂牌企业的展示平台,仅在扩大企业知名度上有直接影响,对企业规范运营的影响只是潜移默化,无法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但是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挂牌更多的意味着接受约束,付出时间和财务成本。目前来看,转板制度尚不明朗,一些资质优良的中小企业可能会直接申请在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而不在全国性场外市场过渡,这对市场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企业在全国性场外市场挂牌较难实现融资和交易目的,转板又不可预期,对市场的青睐自然不容乐观。

  好在中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总有一些企业以百年老店为成长目标,他们愿意付出挂牌成本,在成长初始接受规范的市场监督。这些企业具有优势核心业务和明确的经营目标,对自身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但由于规模较小无法进入沪深市场,企业知名度不高,资金实力亟待提高,全国性场外市场可以有效满足他们的挂牌意愿,如果发展良好,未来转板也指日可待。这些企业与全国性场外市场有更多的契合点,如果得到发掘和培育,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群体。

  中国有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大多数存在资金困难,也希望通过规范治理使成长变得可持续,全国性场外市场挂牌公司的供给乃无限大,市场若想真正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交易平台,就需要从中小企业的角度考虑,切实为拟挂牌企业提供具有说服力的预期收益。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几个月来奔赴各地宣讲培训,有利于端正中小企业挂牌动机,理顺中小企业挂牌思路,吸引优质企业进场交易。除了这些主动性的工作,全国性场外市场要想形成规模效应,还需继续考虑市场的融资、交易功能如何实现。另外,做市商制度和转板制度也需早日尘埃落定。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博士)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