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晚,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知,北京公积金二套房贷首付比例提至70%,贷款利率为同期1.1倍。公积金中心的通知再次强调了“认房又认贷”的原则,即在北京市房屋交易权属信息查询系统中显示无房,但有1笔房贷或1条公积金提取记录的房贷申请人,首付比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为1.1倍。类似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北京市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昨天开始执行,对商业贷款购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进一步提高门槛。
房贷新政,让一批夹心层“中枪”。
他们几乎都有以下特点:80后,工作时间不长,但有购房资格;有一定积蓄,结婚不久;名下有房,多为贷款购买,且面积不大,因生活需要,打算换房。当夹心层希望使用贷款购置新房时,会遭遇首付比例提高的现实难题。有的是从60%提升到70%,有的是从30%提升到60%,夹心层对住房的改善性需求,可能因为房贷新政而遭遇打压。
“房贷从紧让我没钱装修了”
“首付提了10%,我把装修的钱都搭进去了,难道真的要住毛坯房了?我现在要换房,经济负担太大;不换房,房子肯定不够住。我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北京打拼多年,徐新(化名)个人名下有一套小房子,现在成为改善性需求的成员——结婚没多久、准备要孩子、打算接老人来京、希望换个大房子。结果,想换房的徐新,先撞国五条,再遇贷款新政,换房成本不断上升。
2000年,徐新从东北老家考进北京的大学,那是他第一次来到祖国的首都。从北京站出来,坐进学校的大巴车,当大巴车从西三环开进学校的时候,他发现,这里完全超出他的想象。“当时觉得北京太大了,西三环是什么地方,离北京站怎么那么远?”
随着时间的流逝,徐新对北京才开始有了更深切的体验。因为大学有摄影课,需要机械相机,徐新和同学们去了一趟西四环定慧寺的摄影器材城。定慧寺,那是一趟公交车的终点站,对当时的徐新来说,是个比西三环更加遥远的地方。后来,摄影课室外写生,徐新又跟同学们去了趟国贸,他第一次知道,原来坐公交车,需要在“大北窑站”下车。
“那时候,觉得定慧寺太远了,周边好像非常荒凉。就算是大北窑,也没现在这些高楼,从国贸往东看,还是一马平川的感觉。”
2001年,徐新读大二的时候,第一次对北京的房价有了感觉。当时学校附近的一个楼盘开盘,均价是7000元/平方米,“我当时都傻了,7000块!我一个月生活费才500块。什么时候一个月能挣7000块?”
时光飞逝,到了2008年,毕业4年后的徐新在北京落了户,月薪真的挣到了7000块,但西三环学校边的房子早就卖到2万元以上了。为了能在北京安居乐业,徐新以近万元的单价,在北京东五环外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小房子。
2013年的徐新,已经是个年过30的已婚人士,准备要孩子,换房子变成了当务之急。徐新的妻子在结婚前也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这样,夫妻的名下有两套小户型。两人合计着卖掉一套小房子,再换一套大的,用卖房的收益去交新房子的首付,再把剩下的那套小户型租出去,用租金还新房子的贷款。
计划很圆满,现实很骨感。
过完春节,3月,徐新开始准备换房,先卖再买。没想到卖房子的时候,他正好撞上国五条。他的小房子没满5年,也不是唯一住房,“20%的个税,买家不愿意承担,我当然也不想负担”。为了赶在北京细则落地前过户、避税,他降价10万,原来170万的房子最后160万成交。
徐新看上的新房子,在六环外,总价214万,“远就远一点吧,房子大,以后生了孩子,老人过来,都能住下”。他打算用公积金贷款买新房,因为是二套房,所以要交不低于60%的首付。不过,他的公积金最多只能贷80万,这样首付134万,正好超过60%。徐新盘算着,手里还能余点钱装修、买车位、缴纳各种税费。但当他交了订金,送上各种证件等待购房资格审核时,开发商给他打来了电话,公积金新政出台了。“首付提高到70%,我就得交150万首付,比原来多16万。等交房时,各种税费将近10万,我卖房子拿到的160万全搭进去了,装修什么的,就实在没钱了。”
为避国五条,徐新降价10万卖房,因为没躲开公积金新政,他又要多付16万首付。“这26万,我至少要5年才能攒下来,却在一个月的时间赔出去了。”
“北京没房也不算首套”
徐新,是广大被公积金新政绊住的“夹心层”之一,但却不是受损失最大的。比起手里还有一套房的徐新,在北京没买过房的于东觉得自己更受煎熬。
和2000年就到北京的徐新比起来,于东算是个“新北漂”。2007年,于东从南方老家来到北京打拼,“我是做创意产业的,北京难得的文化氛围,让我事业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正如于东所料,自己多年的积累,在北京的环境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5年时间,自己已经在公司里做到了中层管理者的岗位。
“如果不是来北京发展,应该早就结婚了。”于东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友,两人相恋多年,而且双方家长早就相互认可,甚至连老家的婚房都已经买好了,“结婚,无非是走个形式”。因为于东到北京来发展,女友也跟着来到了北京,家里的婚房一直空着。
老人想早点抱孙子,催得越来越急,于东和女友合计着,“要不把家安在北京吧,老人要是愿意,就把他们也接过来”。
于东在中关村上班,但那儿的房子,他是买不起的。经过几番“调研”,他发现自己只能选择南六环外、地铁大兴线附近的房子,从那坐地铁,可以直达中关村。在和女友一起现场考察后,于东看中了一套总价120万的小两居。
“我在北京没房,应该算是首套房。用公积金贷款,最多能贷80万。我首付40万,把老家的婚房卖了之后,应该没什么问题。”老家的婚房是贷款买的,于东先找自己父母筹钱,把贷款余额还上,然后卖了婚房。再加上自己的积蓄,一共凑到了50万,买房应该是足够了。
利用清明节假期,于东到新盘售楼处交了订金,签了认购合同。但没想到,公积金贷款政策执行从严,在北京没房的于东,也要按照二套房待遇,被提高首付比例。“销售告诉我,就算我现在名下无房,但是有过一次贷款记录,再买房也要按二套房处理,现在我的首付比例提到了60%。”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4月7日晚发布的《关于实行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差别化政策的通知》中,关于“首套房”是如此界定的——通过市住建委房屋交易权属信息查询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及其他尽责调查,查询借款申请人无住房记录、无个人住房贷款记录、无住房公积金购房提取记录。
于东这种虽然名下无房、但是有过贷款记录的,只能按二套房处理,首付比例应不低于60%。首付比例60%,于东需要准备72万的首付。他现在手里的钱,是远远不够的。
“我现在头都大了。销售还是挺通情理的,他们说现在受政策从严影响的人很多,如果我们凑不够首付,可以马上申请退款,还能要回订金。要是再拖,就要担负毁约的危险。”
现在,摆在于东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筹钱,把父母现在住着的老房子卖了,或者让女友家里再凑些钱;要么回家,离开北京,放弃在北京打拼5年的事业。
“离了也白离”
在经济压力下,于东可以选择离开北京、回家,但张涛却不行,北京就是他的家,他土生土长的地方。公积金新政,也让他纠结不已。
同样是为了结婚,张涛在两年前,申请贷款买了夫妻名下的第一套房。房子不大,是个一居室,但是地段不错,在四环内,有地铁。“当时想的,就是买个小点儿的房子,别离工作的地方太远,算是个过渡性的住房。”
随着小两口把要孩子提上议事日程,一居室的小房子开始变得不够大了,张涛考虑换房。但在考量了国五条北京细则和房贷政策后,张涛的换房计划几近搁浅。在国五条北京细则刚公布时,张涛看到了关于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条款,他不以为然,觉得卖了手里的房子,自己名下无房,还能享受首套公积金贷款待遇,首付比例30%。但是对政策理解的偏差让他有点走投无路了。
“国五条强调要求严格执行‘认房又认贷’,我就算把房子卖了,但是有过贷款,还是要按60%交首付。我甚至想,要不先把房子卖了,然后跟我媳妇儿离婚,她没有申请过贷款啊,手里也没房,总该算首套了吧。但是仔细看了新规定后发现,她也不能享受首套房优惠,因为她提取过公积金,帮着还过房贷。”
按照《关于实行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差别化政策的通知》,有1笔个人住房贷款记录或1条购房提取记录,符合第二套住房贷款条件的借款申请人,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