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烟标40年从未跌价 最贵一枚能卖十几万

2013年03月29日 14: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黄璨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黄璨

  随手扔掉的烟盒在烟标收藏家眼里却是价值连城的宝贝。烟标是香烟制品的商标,俗称烟盒,是世界四大平面印刷收藏品之一。白毛女、金陵十二钗、梨园名角孟小东……小小烟标上自有一番乾坤。

  “目前,烟标价格只涨不跌,最贵的一枚烟标能卖出十几万元,烟标市场升值空间很大。”天津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烟酒茶文化收藏委员会主任于顺表示,烟标价格远未到位,巨大的升值潜力已引来大笔资金进入烟标市场掘金。

  “少帅牌”烟标市值15万

  羊城晚报记者登录烟标收藏网看到,近200万枚烟标正在等待买家:包括“南方”、“长空猫咪”、“飞马”、“黄山松”、“大前门”,等等。

  目前,市场上烟标收藏品该如何分类?据于顺介绍,烟标大体可分为舶来品标、洋商标、华商标、地方国营标、公司合营标、白山黑水标、中烟标、“文革”语录标、三无标、纪念标和套标等十类。“目前,市场价格高且升值潜力大的有纪念标、‘文革’语录标、地方国营标和公司合营标几种。其中,民国时期的一枚纪念标——十支装包、印有张学良画像的‘少帅牌’烟标价值15万元左右。”于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此外,建国前后的烟标以及公私合营、地方国营的烟标目前在市场上很难遇到,其价格每三年翻一番。

  烟标价格远未到位

  山东烟标收藏爱好者“齐鲁烟标”告诉羊城晚报记者,200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烟标收藏行列,全国各地也经常举办一些烟标交流会。

  于顺也认为,烟标收藏市场缺乏定价标准,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炒作。“现在中国大陆懂烟标收藏的人不多,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均无权威机构公布市场平均价格以供参考,买卖双方商定的市场成交价就是市场价格。”

  据了解,与英国、日本、俄罗斯相比,中国的烟标市场远远没发展起来,目前收藏者主要集中在东北、河南、江苏、山东、山西等地。“中国烟标价格与国外相比差太远了,价格远没到位。”于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从1970年开始收藏烟标,40年里从没见过跌价的烟标,烟标还有很大升值空间。

  “齐鲁烟标”也赞成于顺的说法,“近几年很多烟厂都在整合,随着烟厂减少,烟草品牌、烟标样式也越来越少,烟标收藏价值自然抬高。”

  建议

  烟标收藏各有玩法

  于顺认为,烟标收藏适合大多数收藏者。资金充裕的藏家可以考虑入手早期的存世量小的精品烟标,如民国时期的烟标以及历史题材烟标。而经济能力有限的藏家可以收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烟标,比如“三无标”,即烟标上无R标识、无焦油含量、无过滤嘴的70S直普烟标(70S指烟纸展开有7厘米长)。“三无标”品牌多,涉及面广。“2002年,三无标在地摊上200张一摞,一块钱一张都没人要,现在最差的三无标都要卖到5元,品相好、主题好的已升至几千元。”于顺介绍道。

  此外,于顺还建议收藏新近烟标最好以专题为先。“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的烟标存世量大,而且还在继续生产,且同一个烟厂的烟标标面区别小,所以专题收藏很重要,比如‘喜字专题收藏’,这样才能玩得明白。”

  收藏故事

  家庭烟标档案馆

  “《珠江》《欢乐》《白云》《白金龙》,《羊城》《双喜》《红棉》《红十月》”、“《星湖》《迎宾》开《石门》,《南海》《丰收》夺《金奖》”、“《西丽》湖边《特美思》,《梧桐山》下《好日子》”……

  这些都是“烟缘阁”家庭档案馆馆长吴淑琴用广东本地生产的香烟品牌名组成的对联。吴淑琴从14岁到烟厂做童工便迷上烟标,到现在已经收藏了5000多种烟标。她还在9平方米的书房建起了展厅,开办起家庭档案馆,并获得广州市档案局授匾,以鼓励民间对档案的保护和收集。黄璨


(责任编辑:朱丹)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王亚伟6月欲再发新产品    2013年05月13日
  • ·“蛇饼”生肖茶 三个月涨64%    2013年04月09日
  • ·晨鸣纸业否认地下暗渠排污    2013年02月26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