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51.7,高于上月的50.4,产出指数为52.8,高于上月的50.8,均为2个月以来最高。我们点评如下:
PMI基本确立经济短周期企稳回升态势。3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为51.7,绝对值高于历史同期51.4的均值,并且已经连续5个月在临界值上,表明制造业回暖态势明显。PMI指数回升有需求复苏支撑,具有一定可持续性,但仍存产能过剩问题,在需求未有显著回升的情况下,磨产能阶段将延续,市场将缓慢淘汰高成本产能,这一过程将比较长。
PMI指数环比回升幅度显著高于季节性因素,显示复苏动能仍然维持一定力度。3月PMI环比回升1.3个百分点,强于季节性因素。历史数据显示,2006-2012年,3月汇丰PMI环比平均上升0.1个百分点。PMI连续5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上,回升幅度也强于季节性,均显示制造业趋暖。
从分项指标来看,需求与产出双双回升。3月新订单指数在2月的低位显著回升,推动PMI指数反弹,显示需求企稳回暖的可能性较大。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低于新订单指数,表明内需复苏程度好于外需。PMI指数回升建立在需求回暖的基础上,其可持续性较强。内需温和复苏将在未来数月助力中国经济复苏,而1月、2月出口增速均超出预期,显示外需最差的时刻已经在去年过去。前瞻地看,OECD领先指标和制造业PMI指数暗示全球制造业周期底部很可能已经过去,外需有望延续复苏,但在全球经济大放缓背景下,改善幅度可能相对有限。
产出指数大幅回升2个百分点至52.8,为近两年来次高,且连续5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供求双双回暖,推动积压工作指数重新回升至荣枯线之上。高于荣枯线上,表明生产不能完全消化新订单,PMI指数回升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过去三年企业投资形成较大产能,导致目前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为了摊薄折旧成本和财务费用,企业需要维持一定的生产规模。工业品价格一旦上涨,企业产量可能很快增加,供给增加将再次压低工业品价格,而当产品价格下跌时,由于部分企业的高成本边际产量,导致供给增速回落,供需再次平衡,产品价格趋稳。今年2月PPI环比上涨0.2%,显著低于过去十年2月上涨0.4%的均值,表明产能过剩仍压制工业品价格。
前瞻地看,制造业扩张有需求支撑,经济短周期复苏可延续。但在需求未出现大幅回升的情况下,磨产能阶段仍将延续,工业品价格出现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