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多方谨慎 沪指下探年线将是大概率

2013年03月20日 08:25   来源:青岛新闻网   

    昨日两市大盘呈现宽幅震荡格局,由于做多资金谨慎,两市股指勉强收红。两市合计成交1440.7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略有减少。消息面上,2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6.32%,是连续八个月负增长以来的首次恢复正增长;融资融券门槛可能降低,券商板块活跃。周二央行正回购390亿元,创重启以来新高。

    从盘面看,昨日券商板块集体发力,沪指翻红。随后地产、水泥等城镇化概念股接力,银行股也一起走高,推动沪指上行。总体看,重组股和低价股表现较好,石墨烯概念受政策刺激领涨两市,而医药股出现分化;江淮汽车受“3·15”曝光钢材生锈问题,昨日复牌后跌停。

    继续深跌空间不大

    周二沪深股指双双以缩量、下影线略长的小阳线报收,其中深成指为小阳十字星,实体非常小,是较为典型的下跌抵抗态势。山东神光认为,从60分钟K线来看,KDJ指标形成低位金叉,支持短线继续反弹,但是沪指的20和30小时线目前分别位于2265点和2279点,有较强阻力。从时间周期来看,周三不仅是农历的春分,是一年四等分的重要时点,还是螺旋周期的转折日和2011年6月20日局部低点2610点以来整21个月的时间。结合周一的盘中表现来看,须谨防冲高回落,下半周行情看淡。短线行情虽然走弱,但是对于中线不宜继续悲观。从波浪理论分析,自蛇年春节以来,股指连续走低是为短线的小B浪下跌,后市仍有小C浪反弹可以期待;沪指已经将2012年12月31日的缺口回补,下方面临年线和半年线的强支撑,继续深跌的空间不大。周二沪指收盘站在生命线2238点之上,另外,近日沪指创出调整新低,但是脑电波没有同步创出新低,出现了底背离,可能酝酿反弹机会。未来3个交易日的生命线依次位于2290点、2274点、2240点,其中周三是未来生命线的高点所在,通常对应有较强的震荡机会。未来生命线的低点和次低点位于2206点和2230点,建议关注该点位附近的支撑。

    电力设备股:急跌正好建仓

    昨日市场有所企稳回升,但电力设备股依然持续回落,尤其是许继电气等个股更是出现了破位下行的态势。不过,金百临咨询秦洪认为,由于电力设备股的长期趋势依然乐观,近期的急跌为中长线的建仓提供了契机。对于近期电力设备股的回落走势,主要是因为电网拆分的预期有所增强。目前电厂与电网之间的价格机制尚未理顺,尤其是同电同价等机制的推行面临着诸多阻力。这主要来源于电网的强大,因此,电网拆分,也是为了结构调整减轻阻力。电网拆分之后,无论是国家电网拆分成五家还是四家,均会进一步加大对电力设备的投资,尤其是智能电网等能够节省电网成本的高端设备。所以,这有利于电力设备产业的升级。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寻找优质品种。一是目前电网系统内的电力设备股,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技术研发实力强,人脉资源深厚,可跟踪许继电气、国电南瑞等品种。二是从产业发展脉络中寻找投资机会,如长距离输变电以及城市智能电网的投资,如鑫龙电器、积成电子、北京科锐、四方电气、平高电气等个股可跟踪。

    保持轻仓观望为宜

    昨日两市大盘有所企稳,但成交量并没有放大,所以反弹能否延续还有待观察。目前大盘离年线距离很近,沪指下探年线将是大概率,可继续等待2220点以下的做多机会。近几日的调整主要是前期市场对流动性预期的改变给市场带来的冲击,而央行连续正回购操作也加大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随着市场回落,风险得到一定的有效释放。不过,结构性风险依然存在,前期强势品种仍有补跌的风险,而部分蓝筹品种在经过持续的下行之后,再次大幅杀跌的几率不大。在目前市场总体还未有效企稳前,应保持轻仓观望为宜。

(责任编辑:刘雅芳)

閸掑棔闊╅崚甯窗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