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分红险能跑赢银行利率?别被似是而非的话蛊惑了

2013年03月15日 07:56   来源:万联证券   

  分红险能跑赢银行利率!能保本!能抵消通货膨胀!

  别被似是而非的话蛊惑了!

  “既能通过保单内含的预定利率实现保本,又能赚取比银行定存更高的报酬,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你看多好啊!”

  说到分红险,代理人往往会拿出这样诱人的辞藻。事实上,这个产品一方面占去了寿险保费收入的8成,是各大公司的重点推广产品,一方面却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成为退保的高位区域,预期收益一度达到10%的分红险,真的有描述中这么美吗?

  警惕

  这些似是而非的蛊惑语

  “分红险能跑赢银行利率!”

  之所以很多客户误认为分红险能跑赢银行利率,主要是因为部分业务员在宣传中,往往会拿当季的银行利率作对比,其实分红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记者咨询了很多保险业内人士,他们表示,定义中红利来源非常复杂,一般人也很难听懂,时间、对象的不同,都会影响最后的分红,所以一般给客户解释时都是按照普通人的演示方法演算收益。他们表示,唯一能准确告知客户的,就是“分红是不确定”的,也是客户必须明确的。保监局在核准产品时,要求每家保险公司必须定一个保底利率(目前一般为2.5%),保险公司每年至少应将分红保险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当银行利率出现下滑时,它的收益往往也会下降。

  在1994年-1999年期间,保单预定利率一般在8%-10%之间,因为那个时候的银行存款也是这个利率,随着银行的陆续调息,导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达不到当初预定的8%-10%,引发市场“分红险无法兑付‘不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承诺”的忧虑。

  “分红险是保本的!”

  根据保监局的相关规定,分红险确实有保底利率,一般每年有2.5%左右的收益,但是这仅限于按规定缴纳保费的前提,一旦提前解约,就肯定亏本,而且损失不小,与银行储蓄不同,所以投保前必须考虑清楚。

  “分红险能抵抗通胀!”

  有的业务员表示,由于每年都会有一定的分红,加上内含一定水平的预定利率,因此分红险可以达到打败通货膨胀率的效果。其实,分红险虽然有固定的利率,但是每年的分红率却是浮动的,根据相关法规规定,也允许出现零利率、负利率(可能性不大)的情况,所以其不确定性决定没有一个分红险可以保证抵御通胀。

  “分红险可以替代保障类保险功能!”

  在各类保险中,分红险偏重于投资,其保障功能非常弱,,多数只提供人身死亡或者全残保障,不能附加各种健康险或重大疾病保障。在给付额度上,意外死亡一般为所缴保费的两到三倍,自然或疾病死亡给付只略高于所缴保费。有些产品甚至规定,在一年内身故只退回保险费。

  归正

  分红险集聚众产品的功能

  客观地说,投资、保障、避税,分红险确实集聚了众产品的功能

  但是1+1真的能大于2吗?业内人士表示不好比较:相比投资类的股票、基金类产品,其收益肯定无法相比,但是由于分红险投资方向均为银行大额协议存款、大型基建、政府项目等稳健型产品,且有专门投资团队负责,其风险远远低于传统的投资型产品;相比传统的保障类保险产品,它的保障一般仅为全残、亡故,无法提供丰富的保障内容,但是其投资性更大;相比同样稳健的储蓄,它的强制性更强,具备强制储蓄的功能,而且还有很多投资产品做不到的避税功能,对于有产阶级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工具。这就像我们买空调,看是需要冷空调、热空调,还是冷暖两用空调,是否合适由需求决定。

  买保险,却不懂保险,这是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这两年的整治,保险市场规范性确实有很大的改观,不少保险公司也作了尝试。

  答疑

  年收入超4万才能买分红险

  实际生活中,没弄清自己的需求,稀里糊涂购买了分红险的客户不少,当他们发现不适合时,往往已是骑虎难下:一方面退保要面临高额损失,一方面又不甘心继续投保。那么分红险究竟适合哪些人呢?

  相关专家指出,购买保险时,应先考虑保障型保险,然后根据经济条件再考虑储蓄和投资理财规划(保险)。居民年收入至少要超过4万元,且已经购买一定的保障保险后,才适合购买分红险,否则就是饿着肚子买西装的行为。

  据了解,分红险是中国寿险市场全力推广的险种,在中国保监会目前的统计口径中,分红寿险、分红养老险、分红两全险及其他有分红功能的险种都被列入分红险范围,该险种连续多年占到寿险保费总收入的8成,甚至更多。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居民收入水平,实际上很多家庭都买错了产品。

  提示

  这些信息对你买保险有用

  目前,分红险确实存在一定比例的退保现象,一方面是目前市场形势造成客户对险种的信心不足,一方面是由于人本身造成的,客户存在“投保时很感性,退保很理性”的情况。对于如何购买合适的分红险,相关工作人员也给出了几个注意事项:

  1、要明确自身的需求,究竟是追求收益,获得保障,还是两者兼顾;

  2、要了解家庭财政结构,对家庭理财作综合规划,根据实际收入情况和未来的可能性投保合适产品;

  3、要选择值得信任的公司和代理人。代理人都有相应评级,可通过热线了解代理人真实情况;

  4、利用10天犹豫期,充分了解保险内容,可通过客服等途径核实业务员的说法是否有夸大成分。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