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电子商务试水农产品 破解卖难买贵问题

2013年03月15日 08: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吴力

  “吃在地里睡在洼,卖不完红薯决不回家。”在寒风凛冽的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河北雄县红薯种植户李振自己编的这句歌谣,唱出了菜农卖菜难的辛酸。

  两会期间,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今后我国要大力推广电子商务,以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电子商务作为现代化的交易新模式,如何作用于传统的农产品流通?如何才能将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流通融为一体?

  电商破解卖难买贵

  “我最担心的是马铃薯丰收后能不能卖出去,卖个好价钱。”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兴昌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怀国道出了自己的心结。前年,内蒙古等地遭遇了马铃薯滞销,当时合作社也积压了7000多吨马铃薯,这一经历至今让许怀国后怕。

  后怕归后怕,许怀国的销售模式并没有多大改变,还是通过重庆等外地批发商前来洽谈的方式销售马铃薯,一年就在喜悦丰收和焦急等待中度过。

  当下,网购已成为改变人们生活的重要方式,电子商务能否为农产品流通带来改变?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运用可以带来很多变革: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共享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电商的两端直接联系着产地和销地,可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在资金上,在线支付功能也有助于农户实现资金的快速回收和周转。

  在实际应用层面,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也大有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曹磊表示,目前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领域的应用有直接的农产品交易,如我买网;也有发布行业资讯和供求信息的,如蔬菜商情网;还有与期货相结合,指导市场和农业生产的。

  实际上,涉农电商发展势头正猛。阿里巴巴最新发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显示,截至2012年,淘宝和天猫经营农产品类目的网店达26.06万家,涉及农产品商品1004.12万个。仅淘宝网就完成农产品交易金额约200亿元,预计2013年这一数据将升至500亿元。

  “虚”电商更需突出“实”

  洪涛介绍,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领域的尝试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比如中粮集团通过我买网销售生鲜、蔬菜以及粮油等农产品,武汉推出“电子菜箱”便民利农,“微博卖菜”等也火热一时。

  当下国内涉农网站虽多,但资讯类网站仍比交易网站多,电商发展需进一步发力,电商的运用也应扩大为电子技术的运用。比如通过推广IC卡,菜农和商户刷卡过路或进出批发市场;推广POS机实现便捷支付,便利资金结算。

  但电子商务作用于农产品流通还存在障碍。许怀国表示,虽然当地有很多人都使用上了互联网,但目前只限于在网上发布关于马铃薯销售的信息,对于开网店则不敢尝试。“网上看不到实际的马铃薯,如果我把货发出去了,客户说货物质量不合要求,那就很麻烦。”

  曹磊则指出,猪肉、蔬菜等生鲜农产品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国家监管,如果直接从产地销往终端市场,那监管如何跟上,流程如何变革,都是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搞活农产品流通,需要土洋结合,虚实结合。”洪涛强调,如何让电子商务运用于流通领域,要突出“实”字,即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要避免盲目追赶潮流搞“花架子”,不然会产生很多新问题。比如农产品期货市场不仅要适度发展,而且得加强规范,要避免过度偏离实际的信息误导市场和农业生产。除了电子商务之外,传统的销售渠道也不容忽视,线上和线下应相结合,线下产销链条也应畅通无阻。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