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无疑是近期国际汇市的热点话题,日本政府因极力打压日元汇率而成为聚光灯的焦点。然而出乎全世界媒体意料,2月份的G20莫斯科峰会上日本并未遭遇口诛笔伐,IMF更是直接将安倍政府的政策定性为“针对内需的本国货币政策”,其潜台词很明显:“IMF不承认日本政府有意干预日元走势”。
G20及IMF对货币战争的淡化处理并不难理解。首先,虽然日本喊得最响,但无上限量化宽松并非日本首创,日本不过是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后尘而已。公开批评日本发动货币战争等于批评美国和欧元区,这对于欧美大国主导的G20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其次,迄今为止,货币战争中受伤的主要仍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日元在2012年10月基本触顶,11月开始显著贬值,但从全球范围看,日本发动的货币战争并未对欧美大国造成明显的冲击。
截至今年1月底,深受货币大幅升值之苦的主要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清算银行跟踪的61个国家和地区中,去年11月至今年1月,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幅度最大的十个国家中,只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爱尔兰属于传统的发达经济体,而算得上大国的只有一个澳大利亚。而如果比较对一国外贸竞争力影响更为直接的实际有效汇率,名列升值幅度10强之列的则没有一个传统发达经济体。在货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幅度最大的十个国家中,传统发达经济体则占了6个,分别为日本、冰岛、希腊、英国、加拿大和瑞士。同期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累计贬值0.59%,位列贬值榜第14位。
不难看出,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承受着本币升值之痛。我国也不例外,2012年11月至2012年1月底,人民币名义有效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了1.69%和3.59%。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欧美大国主导的G20对“货币战争”始终闪烁其词了,因为它们是这场战争的发起人、主动方和受益者。
从外汇市场目前的表现看,日本政府的干预举措已经刺激了资金外流,特别是向亚洲邻国的资本输出。这一方面不利于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对亚洲经济体的资产泡沫,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火上浇油。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披着各种外衣的宽松措施致使全球货币信用高速膨胀,日本一直都是宽松阵营中的中坚分子,安倍晋三更是进一步将日本推到了旗手的位置。但在全球忧虑新一轮宽松热潮将至,竞争性贬值大战将起的时候,量化宽松的始作俑者——美联储的态度却发生着不容忽视的变化。
美联储当地时间2月20日发布了1月29-30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的纪要文件,显示多位美联储成员表示需在就业完全好转之前就逐步缩小QE规模。美联储的会议纪要已经不止一次透露出提前结束QE的信号,虽然现在仍然处于讨论阶段,但却每次都能刺激美元有力反弹。一旦美联储率先收缩阵线,流动性的紧缩很可能造成全球资金再一次大规模回流美国,这可能对新兴市场目前较为严重的资产泡沫造成沉重打击。从这个角度着眼,美国对日本的纵容可能是一场新的国际金融市场大国博弈的开始,日本对量化宽松的热衷可能使其自觉地充当了一个棋子的角色,而最终的操盘者仍是美联储以及美联储背后的美国资本利益集团。
尽管目前国际舆论的焦点仍然是“放松货币、刺激经济”,但我们可能已经处于这场流动性盛宴的尾声,市场的逆转往往在瞬息间完成,这已经在雷曼倒闭和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中得到了反复证明。对我国而言,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大环境下,人民币资产很容易成为国际资本的投机对象,进而增强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助推国内资产泡沫膨胀。监控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抑制国内资产泡沫,避免国际资本无序波动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较大冲击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的重要任务。(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