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昔日传统手机零售巨头沦为运营商“打工仔”

2013年03月01日 14:3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林曦

  节后开学正值手机消费旺季,但羊城晚报记者连日走访广州多家传统手机卖场发现不仅人气冷清,关门、转租的也不计其数

  昔日传统手机零售巨头沦为运营商“打工仔”

不少手机店关闭转让

昨天记者采访看到,偌大的手机卖场内除店员外空无一人

  财经调查之零售业生死变局样本调查④

  国内最大的手机代理商天音控股和爱施德新近都发布了2012年的业绩预告,尽管两家公司的股价逆市狂飙,但仍无法掩盖传统手机渠道所面临的尴尬——天音控股去年迎来了上市十年首度亏损,爱施德也预计去年或巨亏超过2.5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手机终端市场销量超过了2.6亿部,预计今年仅智能手机出货量就将达3亿部,同比增长44%。中国也将随之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市场。然而在运营商和电商的双重夹击下,传统手机零售渠道濒临崩盘。

  手机代理巨头双双亏损

  2月27日,爱施德发布全年业绩快报称,报告期公司实现营收195.09亿元,同比增长51.53%;净利润巨亏2.56亿元,同比下降171.17%。爱施德是三星、摩托罗拉等国际著名品牌在中国的核心代理商,是国内最大的移动通讯产品代理商之一。

  更早前,另一家手机代理巨头天音股份也发布了业绩预告,称预计2012年的净利润为亏损1000万元至亏损2000万元。该公司是国内首家上市的手机经销商。数据显示,其在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241.6亿元,其中通信产品销售收入达232.6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6.2%,成为国内手机分销的龙头。

  遭遇运营商和电商双重夹击

  天音控股和爱施德作为国内手机分销领域的龙头企业,它们的境遇已然反映出传统手机渠道商时下的困境。业界认为,传统手机销售商的困境主要来自于运营商和电商的“双重碾压”。

  在过去几年中,从中低端市场的千元平价智能机,到苹果iPhone、三星Note系列等全球最顶级旗舰产品,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推出定制合约机。“合约机0元购机、话费返还等优势,使得传统手机渠道商在与运营商的竞争中失去优势。”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以中国电信为例,2012年CDMA各类终端销量超过7000万部;终端品牌达到236个;各类在售CDMA终端超过1500款。业界预测,2013年国内超过6成的智能手机销售将来自运营商补贴市场。

  电商的威力也不容小觑。2012年11月,开放线上销售的30万台小米手机在开售12分02秒后宣告售罄;京东商城手机通讯业务于2007年正式上线,当年就获得超过3000万元的销售额,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保持每年近300%的增长速度。国泰君安发布报告预测,“未来2年内运营商渠道、社会渠道(包括代理、分销)和电商的手机出货比例会在4∶4∶2左右,社会渠道占比下降幅度将超过市场预期”。

  现场调查

  陵园西手机一条街关店逾20家

  “你也看到了,从上午开门到现在,只有几个学生路过看了一下,一部手机都没卖出。”昨日下午,中华广场一家手机店的店主无奈地向记者抱怨。他表示,往年春节过后到开学前,许多学生都结伴拿着利是钱来买手机,今年“扯着嗓子吆喝都拉不来一位客人”。

  记者在多个手机卖场看到,曾经如火如荼的柜台现在变得人气冷清,不少店主在嗑瓜子打发时间。从岗顶地铁口出来,迎面而来的是一家人头攒动的苹果店。但对比起来,其他店铺的人气却寥寥无几。中华广场也是同样的情况。

  “今年开年太惨淡了,本来现在是学生买手机的旺季,但电商和运营商的价格太便宜,我们都没生意了。”中华广场4楼一家手机店的吴老板告诉记者,很多路过的客人只是来店里看一下手机样式,问价格,然后扭头就走。

  记者看到,中华广场内靠西面一侧以卖水货机为主的零售店,人气更冷清。许多店铺更是关门大吉,有些甚至在转租。而在广州著名的“手机一条街”陵园西路,很多手机店经营面积都大大缩水。陵园西1号的二楼则在招租,但入驻的店家少得可怜。记者一上楼,就被现场推销店铺的人拉着。

  吴老板说,去年手机整体销量下跌近四成,许多个体户都关门不做了,换人经营的就更不止,“我印象里靠西侧的店铺关了20多家了”。

  链接:

  传统手机零售巨头为运营商“打工”度日

  与手机连锁调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营业厅越开越多,越开越大。而不少手机渠道商转而为运营商贩卖合约机。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中域电讯和龙粤通信等大卖场纷纷选择与运营商合作。

  “这样的合作或许也是不得已的情况下的大势所趋。”有行业人士表示,与运营商合作后,对手机卖场的销量有帮助,一些渠道商七成以上的销量均来自合约机,而且运营商也会给补贴,销量完成还能有丰厚的返点,但这看起来似乎是卖场在给运营商打工了,自主权在被削弱。


(责任编辑:慕玲玲)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