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影子银行”泛滥在于监管“失明”

2013年02月20日 11:29   来源:新闻周刊   谭浩俊

  治理“影子银行”的前提,就是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必须规范。如果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不规范,需要资金的企业和投资者、个人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资金,“影子银行”等不规范金融机构就有生存的空间,就可以大行其道。

  要治理"影子银行",首先要治理中国金融监管的"失明症"。

  中国到底有多少“影子银行”,监管层不清楚;影子银行的规模到底有多大,监管层也不清楚;影子银行会带来怎样的风险,监管层更不清楚。

  这不仅是糊涂的表现,更是监管“失明”的表现。

  1998年,中国曾进行过一次金融“三乱”的大整顿、大清查、大治理。最终的结果,也就是几万亿。经过治理后的金融市场秩序,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仅银行的行为更加规范了,企业的融资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以至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没有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产生冲击,而且中国还救了亚洲其他国家。

  这也意味着,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何等重要。

  但是,今天的中国金融市场,可以说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不仅地下金融泛滥,“影子银行”横行,就是正规的金融机构,大多也扮演了地下金融的角色。利息不规范、收费不规范、贷放程序与行为也不规范。也正是因为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不规范,也直接导致了“影子银行”市场的迅速扩大与膨胀。

  所谓“影子银行”,说白了,就是监管体系之外的食用中介机构,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行为不规范,对市场秩序的破坏性大。

  治理“影子银行”的前提,就是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必须规范。如果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不规范,需要资金的企业和投资者、个人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资金,“影子银行”等不规范金融机构就有生存的空间,就可以大行其道。

  那么,如今正规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能够为“影子银行”的治理提供条件吗?显然不行。而对于监管机构来说,面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始终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舆论和公众对正规金融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发出呼吁时,监管机构还在帮助金融机构开脱。如此,又有何资格对“影子银行”等非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整治与处罚呢?

  更重要的,正规金融机构在进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同时,还在直接或间接地为“影子银行”提供帮助、提供资金支撑。如对某些不规范的担保公司提供信贷服务、配合民间借贷机构发放高利贷等。

  而在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上,相关职能部门又职能下滑,将理应由监管机构监管的职能给了地方政府成立的所谓金融管理部门。而这些金融管理部门,不仅在业务上无法满足金融监管的要求,而且在工作职能上,也一味地听从地方政府的要求,对“影子银行”的不规范行为不闻不问。

  记得当年决定成立金融监管部门时,目的就是为了加大监管力度。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金融监管的职能反而削弱了。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影子银行”出现,也不会监管部门连有多少“影子银行”、规模有多大、风险在哪里都不清楚。

  正如专家所言,不知道风险在哪,才是最大的风险。监管完全“失明”,风险又如何能够防范呢?

  毫不客气地说,“影子银行”的横行,不仅正在严重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让风险不断积聚,而且正在摧毁实体经济。因为,救助于“影子银行”的,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实体企业。而中小实体企业是中国就业、居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力量。一旦中小实体企业被彻底摧毁了,中国经济也就要崩溃了,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也就要被摧垮。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使然。要治理“影子银行”,首先要治理中国金融监管的“失明症”。监管“失明”问题一天不解决,“影子银行”的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