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利率市场化——“买盘涌动”背后的重要推手

2013年02月07日 10:1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期,市场一线债券交易员的最大感受就是“借钱容易、买盘涌动”。买盘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去年三、四季度因利率市场化加速而大规模扩容的债基、券商和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度过年末考核时点后部分商业银行的配置需求。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经常项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而资本项目下(含金融及各类遗漏项目)则逆差1173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由从前的“双顺差”逐渐转变为目前的“一顺一逆”,值得关注。过去在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情况下,央行一方面为稳定汇率而被动结汇,投放了大量人民币基础货币;另一方面,不得不大量使用存款准备金率、信贷进行窗口指导等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手段。而如果国际收支大体平衡,央行就能够腾出手来,将更多精力放在对市场利率的调控上,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得以加快。

  事实上,回想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的一举一动,比如:降息的同时扩大利率浮动区间,今年1月份央行推出了SLO(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操作)工具等等,我们似乎已经嗅出了更多利率市场化的味道。而正是利率市场化推动了银行资金出表,才带来了泛固定收益产品(包括银行理财、债券基金、券商资产管理计划、信托产品)的繁荣,及其对部分收益率相对较高信用债券的追捧。

  需求高涨的同时,信用债供给又迎来每年一季度的常规淡季。因此,虽然去年底开始经济基本面预期对债市的影响偏于负面,但短期供给和潜在需求的相对失衡仍导致各类债券收益率一路下行,甚至有点儿“是个债就能涨”的意味。一般来说,如果市场因基本面变化而出现涨跌,会呈现较明显的期限分化,而本轮债市上涨中,期限分化很不明显,也反映了本轮行情的供求关系推动特征。

  那么,目前这种供求失衡局面未来如何演变?我们认为,分析供求关系更应该关注供求的边际变化,而不应过多关注总量。因为决定价格涨跌的不是总供给和总需求,而是边际供给和边际需求。一方面,随着股票市场上涨逐渐被大多数机构投资者认同,类固定收益基金扩容增速短期将趋缓;另一方面,春节过后可能迎来信用债发行量同比和环比的更大扩容。债券市场是否会在二季度出现由目前供求失衡到供求平衡,乃至供过于求的转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