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 对百姓影响几何?

2013年06月03日 07:04   来源:平安证券   

  近日,多个部门表示将在今年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脚步渐行渐近,对你我影响将体现在哪些方面?而路线清晰的改革进程还需哪些保障,如何才能保证金融市场参与者尤其是老百姓的利益?

  A 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

  包括适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提高到20%或以上等

  根据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建立健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已经提上今年金融改革的议程。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也提出,今年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认为,政策出台将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到加速的作用。

  利率市场化最终会到达哪一站?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看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以实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为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推出挂钩Shibor的定期存款品种等,小额短活期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将最终标志改革基本完成。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主管温彬认为,目前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包括适时取消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提高到20%或以上;简化存贷款利率期限结构,取消一年以上期限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分发挥价格型工具的作用等。

  事实上,2012年央行在两次宣布调整利率的同时,也附带宣布调整金融机构利率浮动区间:自2012年6月8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自2012年7月6日起,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这在业内人士看来,无疑是向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时隔数月,根据《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今年3月份一般贷款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64.77%,比年初上升5.03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执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小幅下降。

  B 对百姓影响几何?

  将倒逼银行存款理财产品有更多差异性,百姓理财可有更多选择

  利率市场化渐行渐近,对你我影响几何?在业内人士看来,利率市场化意味着资金定价由市场决定,也将是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郭田勇认为,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也是一场重大的分配改革,是国民增加值在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重新分配,是金融业反哺实体经济的重大举措。

  随着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银行业的格局将发生变化,由于成本和资源等因素的束缚,中小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将面临更大的冲击。孙立坚认为,这将倒逼中小银行提高专业化程度,做好差异化服务。

  中国银行监事梅兴保此前指出,传统上的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对于老百姓来说作用非常间接。而利率调整实际上是实体经济部门融资价格的变化,每个金融消费者以及存款户的存款和利息也能立刻反映出来。

  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钱袋子是否会“安全”地鼓起来。上海市民叶幸经常为买什么理财产品发愁:“先要衡量哪些产品风险较小,不会赔本;还要算不同到期期限、不同年化利率的理财产品最后能挣几个钱。”叶幸称,这般绞尽脑汁就是因为总担心手上的钱会贬值,就算如今存款勉强跑过CPI,只存钱也感觉不到增值。

  业内人士指出,作为金融消费者的普通居民,资产增值首先要跑过物价上涨,其次还得获得与市场地位相适应的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倒逼银行的存款、理财产品有更多差异性,老百姓理财也可以有更多选择。

  C 改革进程还需几多“靠山”?

  存款保险体系和问题银行退出须先行,保障金融消费者利益

  业内人士指出,央行一旦取消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管理、完全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基准利率的确定;二是基准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因此,利率改革必须步步为营,还需多方面保证。

  例如,为了避免经营不善的商业银行破产倒闭风险加大,由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存款保险体系和问题银行退出机制的建设就必须先行。

  事实上,相关保障措施还关系到作为金融消费者的老百姓的利益。梅兴保等专家曾多次呼吁,保障百姓利益,存款保险制度最为关键。

  郭田勇认为,首先,商业银行作为改革的重要主体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定价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其次,银行业的宏观审慎监管必须完善,才能将伴随改革而来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小。再次,发达的金融市场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必备条件。

  孙立坚认为,利率市场化不是简单的放开利率,而需要建立一个完善合理的债券市场,而我国目前的债券市场处于分割状态,这是利率市场化最大的障碍之一。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