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ST们“复活”会否重演暴涨神话?

2013年02月06日 07:4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桑彤

  蛇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周,史上最壮观的一场“乌鸡变凤凰”大戏拉开帷幕。沪深两市共有11家ST上市公司将集体“复活”,组团恢复上市。在投资者热情逐渐恢复的背景下,“垃圾股”摘帽行情和恢复上市效应叠加,会否再度上演暴涨神话?

  ST个股节前集体回归

  2月1日,沪深两市共有11家*ST上市公司发布“关于公司股票恢复上市”的公告,将在2月8日重回二级市场。

  其中,10家恢复上市的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包括*ST大通、*ST生化、*ST丹化、S*ST恒立、*ST中钨、S*ST天发、*ST远东、*ST浩物、*ST关铝和*ST武锅B。在上交所恢复上市的公司则仅有*ST宏盛一家。

  这11家公司无疑是2012年之前暂停上市的ST公司中的“幸运者”,不少公司经过重组后业务已发生重大变化。

  像2006年5月暂停上市的S*ST恒立,一别就是7年,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终以“*ST恒立”粉墨登场。又如S*ST天发拟注入晨光稀土100%股份,公司从房地产公司向稀土行业多元化发展。

  但也并非所有提出恢复上市申请的公司都如此幸运。此前,深交所曾对4家提出恢复上市的公司进行审议,通过率仅50%。其中,*ST炎黄、*ST创智两家公司恢复上市申请被否的原因在于,存在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虚增物流代理收入、虚增债权转让收入等违法行为及无业务收入、无持续经营能力。

  对此,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获准恢复上市的公司分别通过改善经营、实施破产重整计划和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使主营业务和盈利能力获得改善,增强了持续经营能力。

  在中信建投分析师陈开伟看来,ST类公司如果不能依靠主营业务走向正常化,重大资产重组就成为扭转趋势的唯一力量。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乌鸡变凤凰”的神话在不断上演。

  “退而不死”神话为何屡现?

  不过,在已通过恢复上市申请的公司中,并非所有公司都通过重组扭亏为盈,仍有部分业绩预亏的公司潜伏其中。

  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ST中钨几次重大资产重组均未取得成功,对2012年的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出现4900万~5200万元亏损。*ST武锅B亦显示,2012年预亏5585万~1.06亿元,继2011年之后再次出现亏损。

  有市场人士质疑,退市新规定已经发布9个月,这些“退而不死”的“垃圾股”,为何能够集体搭上回归的列车?

  对此,深交所相关负责人用“新老划断”来解释,称本次相关公司恢复上市依据的是交易所2008年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

  与新制度相比,老制度要宽松许多,比如不要求每股净资产大于一块钱、未分配利润为正数、已经连续三年实现盈利等条件。

  老股老办法,新股新办法,实现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看似很合理,但部分专家认为,对这些“垃圾股”手下留情的背后,是利益主体与监管层博弈的结果。

  有股民声称:“这些‘妖孽’不仅没有退市,反倒暂停的都回来了,趁着市场好,庄家终于能跑路了。”

  不过,两家交易所均提醒,有条件恢复上市并非万事大吉,如在后续经营中触及新的退市标准,仍有退市风险。

  申银万国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认为,这些公司可能成为过去退市制度下的一个绝版。今后这种通过停牌反复折腾,最后得以保壳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或引发非理性炒作热情

  11只ST个股春节前同一天回归,市场将掀起怎样的波澜?不少业内人士在看好的同时也担忧会引发一波非理性的炒作热情。

  分析人士称,尽管上市首个交易日定在节前最后一天,或有监管层限制炒作热情的考虑在内,但近期ST“摘帽”和恢复上市的预期很有可能刺激ST板块从2月初就开始有所反应。

  陈开伟介绍,从过去的经验来看,ST类股票在一季度有着持续大幅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虽然这种市场表现存在着不少的争议,但确确实实的收益仍然吸引了不少资金的参与。

  进入2013年,这种类似的情况已经开始有所体现。ST金化公告称“摘帽”申请已获批,该股自去年12月来最大涨幅超过70%。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由于ST类股股价较低、盘子较小、流通市值较低,壳资源价值巨大,历来为资金所青睐。

  尤其是11家公司在恢复上市首日,股票交易均不设涨跌幅限制,从恢复上市首日后的下一个交易日起,股票交易涨跌幅限制才设定为5%,这将给爆炒留下空间。

  此外,根据上述公司股票恢复上市公告书,这些股票恢复上市首日开盘参考价为其暂停上市前一日的收盘价。其中开盘参考价最高的是*ST大通,为12.33元;开盘参考价最低的为S*ST恒立,仅为1.12元。如此低的价格在一个阶段来看也是相对便宜的。

  根据中信建投对历史数据的统计,暂停上市公司恢复上市往往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在市场处于较好阶段时,绝大多数公司收益率超过50%。

  市场人士不无担心,若有暴涨则又起到了“投资炒亏才能赚钱”的错误引导效果。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