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业内人士担忧国产品牌重蹈覆辙

2013年01月30日 08:12   来源:北方网   张倩怡

  “等离子和液晶哪个好?”这个曾在“百度知道”的提问栏上占据70页、出现近60万次,让不少人在购置彩电时都要困扰一番的难题,将不再成为问题。

  伴随着等离子彩电最大市场份额的松下电器日前关闭在华最大的等离子工厂,在业内人士看来,等离子电视还能坚持多久,只是时间问题。

  松下彻底关闭生产线

  只悄然在松下(中国)的网站上挂出了一条不足200字的说明,松下近日低调关闭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工厂的组装能力将集中到位于山东省的液晶电视组装工厂。对于原工厂员工,已根据其个人意愿协议离职或安排在松下位于上海的其他工厂。”简单明了的两句话,交代了这家曾年产量达200万台、松下在华最大等离子工厂的最后去处。昨日,记者拨打这家工厂的客服电话时,电话已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松下电器新任掌门人津贺一宏在今年的第一次公开亮相,被业内人士视为一个征兆。他在年初的美国消费电子展开幕式主题演讲时宣布,未来松下将摆脱对电视的依赖,实现“去电视化”。而30分钟的英文演讲涉及松下未来在智能电视、家庭节能、电动汽车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布局,只字未提“等离子”。

  松下的彩电赤字包袱越来越重。松下电器公布的财报显示,2011年亏损高达7722亿日元(约合96.6亿美元),创下有史以来最大亏损额。而依据公司的此前预计,截至2013年3月31日,2012财年净亏损还将达到7650亿日元(约合96亿美元)。其中包括彩电在内的黑电连连亏损被视为一大原因。

  家电卖场寥见等离子

  事实上,不只是松下,等离子电视的市场份额总体都在萎缩。奥维咨询的监测数据显示,最新一周的液晶电视销量15.7万台,销售额6亿元;等离子电视销量0.6万台,销售额0.3亿元。液晶和等离子对市场的这场角力,已见胜负。

  昨日,记者走访了南三环的几处家电卖场,发现目前市面可见的等离子电视品牌只有松下、三星、长虹等少数几家。在苏宁电器刘家窑店内,记者在三层的电视专区做了一次粗略统计,200多平方米的专区内共有近百台电视样品,而等离子电视却只有6台。“除了特别追求画质的顾客,现在很少人来咨询等离子电视。”卖场内的一位销售人员说。

  究竟是何原因让曾经风光无限的等离子巨头落得如此惨淡?“和液晶电视的技术竞争只是一小部分,没能形成长期产业化模式是源头。”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上游的等离子面板生产厂家从一开始就数量不足。而松下在发展之初甚至拒绝向其他商家提供面板原料,这从一开始就限制了生产线的拓展。

  “等离子面板投入企业非常少。”奥维咨询总经理喻亮星表示,整机企业对等离子面板供货的担忧十分正常,以中国市场为例,对中国市场的供应更多来源于长虹两条等离子生产线。一旦大规模进入,风险不言而喻。

  价格优势不复存在成为更直接的一个原因。5年前,一台32英寸的等离子电视的面板成本在4000元左右,而液晶电视则要6000元。在今天,伴随工艺改进,同样尺寸的两台电视,早已没了这样的价格差。而尺寸种类少、耗电多,愈发成为等离子电视的短板。

  部分国产厂家仍坚守

  既然等离子的市场盘子本身就不大,松下收窄布局后,能否为长虹这样的国产品牌腾出大量市场份额?“利好”消息一出,作为等离子阵营“独行侠”的长虹随即发出将坚持市场的声音,这让不少业内人士感到担忧。“松下调整后的市场空间将给长虹等离子带来机遇。”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去年长虹等离子的销量在百万台以上。

  “从短期来说,松下的退出的确能为长虹带来一部分的空余市场份额。”产业观察人士梁振鹏表示,加上国家自去年下半年实行的家电节能补贴政策,等离子电视出现了短暂回暖。但等离子电视在产业链上天生的“营养不良”使得它难成大气候,未来3到5年,等离子电视将彻底退出零售市场。

  “从长虹2007年执意上马等离子生产线时,我就在劝长虹止步,现在依旧如此。”家电观察家刘步尘坦言,长虹或将成为第二个松下。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