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年末召开的2012年寿险发展与监管高层研讨会上,保监会主席助理黄洪指出,目前中国寿险业存在“虚胖”的情况。他提出这一说法的原因在于,虽然寿险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但仍然存在核心竞争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证券日报》保险周刊梳理了寿险业“虚胖”在数字上的具体表现,从而希望对2013年新一年的行业改革的可能方向提供一些思路。
保费“虚胖”:
不敌成本上涨
肥胖者容易累,尤其是“虚胖”更是每前进一步都容易劳困乏力。2012年前11个月,保险全行业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9439亿元,同比增长3.87%,其中寿险保费为8284亿元,同比仅增1.77%。多位分析师都据此认为,年内寿险保费增速基本维持在当前步调上,难超预期。
而四大上市保险公司的寿险业务也延续着平淡增长的态势。1-11月,国寿、平安人寿、太保人寿、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2988亿元、1192亿元、881亿元和922.1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8%、8.3%、0.2%和3.9%。
从11月份单月保费收入数据来看,国寿、平安人寿、太保人寿和新华保险10月份保费收入分别为190亿元、94亿元、63亿元和5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5%、12.1%、-1.6%和-5.7%。11月份上市保险公司寿险业务基本延续10月份平淡的增长态势。
与保费“虚胖”相伴而行的是保险公司的退保金居高不下。
2012年上半年,四大保险公司的退保金累计362.19亿元,同比大增21.84%。尽管已有转型的趋势与苗头,但从2012年三季报数据来看,四大上市险企的退保压力仍然不减。
纯寿险公司里,新华保险前三季的退保金为129.46亿元,去年同期为107.34亿元,同比增长20.61%。中国人寿前三季度退保金为299.51亿元,同比增长8.33%,退保率从2012年中报时的1.38%上升至2.08%。
产、寿综合的平安和太保的退保支出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平安前三季退保金同比增长23.82%,而三季度单季退保金同比增速为21.38%。而太保今年前三季的退保金为93.01亿元,同比增速为31.74%,已接近去年全年95.88亿元的退保金总额,且这一金额几乎达到该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31.35亿元)的3倍。
寿险业务收入增速赶不上成本费用的增长速度,庞大的保费规模靠高投入支撑,也是妨碍险企财务进入良性循环的一个因素。
四大上市险企2012年三季报显示,除平安人寿(净利增长10.8%)、新华保险(净利微增2.42%)前三季实现盈利外,太保寿险、国寿业绩同比均大幅下滑,其中太保净利减少55.33%、国寿净利减少55.6%,而净利增长稍高的平安人寿还是得益于中国平安集团综合性金融优势。
数据显示,国寿、新华、太保寿险也出现同样的情况。国寿2012年1-9月的营业支出在保险业务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同比仍增长5.96%;同期,新华、太保寿险的营业支出分别同比增长9.72%、12.13%,而二者的保险业务收入却仅分别同增4.66%、4.67%。
银保趸交“虚胖”:
保障产品被忽视
过度重视能够快速冲保费规模的银保产品和趸交方式,保障型产品被忽视,寿险业偏离了应有的使命,是最需要进行“瘦身”调理的地方。
汇丰银行亚太区保险行业首席分析师简晋思曾表示,不少国际投资者认为中国寿险公司长期销售太过简单的产品,公司更多地只提供储蓄理财型产品,却忽视尽管难以销售但利润率更高的保障型产品。
《证券日报》保险周刊记者根据获得的31家寿险公司北京分公司数据,2012年前10个月累计新单保费中,银保占比超过50%的达到24家,占据了八成的比例。而银保新单中,趸交方式仍是绝对主流;数据显示,31家公司中趸交占比超过七成的险企达到26家。
争抢银邮机构网点,注重销售趸交等短期险产品,能在短期带来保费规模的增长,但对于寿险业务价值的贡献却十分有限。而寿险公司想长期占据市场份额,还是应该重视保障型产品,通过对营销员的系统化培训来获取新业务价值及保费。
新业务“虚胖”:
价值负增长
2012年寿险行业遭遇困境,除营销员增员更为困难,增员费用提升外,还有高利率环境抑制投资型保险需求。而在整体保费增长低迷的情况下,新业务价值则更为堪忧。
以平安人寿为例。平安人寿2012年前11个月实现保费1192亿元,同比增长8.32%,11月单月实现保费94亿元,单月同比增长12.1%。而其在11月单月的个险新单同比则减少10%左右,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孙婷推断,平安寿险全年的新业务价值大概率负增长。而考虑平安银保渠道期缴保费50%左右的增长,因此预计平安寿险2012下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小幅提升。
对新华保险的新单价值,包括个险新单及银保新单,孙婷同样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个险方面,受高基数、增员困难、寿险产品缺乏吸引力等因素影响,新华保费和价值增长较难出现明显改观。
投资“虚胖”:
依赖资本市场“看天”吃饭
由于过度依赖资本市场,在2012年行情低迷的情况下,上市险企不得不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导致盈利大幅下降。
2012年三季报显示,无论是利润实现增长的平安、新华,还是利润大幅缩水的国寿,均将资产减值计提增加列为利润变动的原因。而太保虽未明确说明,但其数据也表明,其对资产减值准备金也明显增长逾一倍。
如国寿2012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较2011年同期下降55.6%,且三季度单季度净利润自2008年以来首现亏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资本市场下跌及资产减值计提是导致三季度单季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
截至2012年上半年末,中国人寿账面累计浮亏基本抹平,但从结构来看,债券投资表现为浮盈,权益投资依然呈现浮亏,在遭遇三季度权益市场持续下跌情况下,三季度权益投资收益率进一步下降,减值压力亦有所增加。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中国人寿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为290.24亿元,同比大增384.1%,而这正是盈利大幅下降的原因。
编者按:“寿险业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分管寿险的保监会主席助理黄洪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下中国寿险业“虚胖”症结。诸如高涨的保费背后不断攀升的成本支出、规模保费里的高比例趸交占比等等。《证券日报》保险周刊特别选取件均保费、新单价值、内涵价值等指标,解剖寿险业虚胖的症结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