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完元旦假期,连上8天班让不少人叫苦连天。这从闲散转到持续工作的生活不适也许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你有了点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服务业中出现,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伯克利大学的Maslach教授针对“工作枯竭”做了系列研究。身心疲惫、愤世嫉俗、不想工作,低工作效率,无成就感是职业倦怠最大的五个表现。如何对抗这些职业倦怠,重新找回工作的乐趣,则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职业倦怠的危害
在一项以100万上班族网络数据库为基础的调查中,61%的上班族感到压力较大,近2/3的人对工作兴趣索然。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61%的职场人士感到工作压力较大,下班后精疲力竭。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常常听到不同的人说“睡不着觉”、“不想工作”、“放假也不想动”这类的话。这是因为职业倦怠,不仅是工作效率的降低,出现旷工、离职、辞职等情况,还会引起深度疲劳、失眠、头昏眼花、恶心、过敏、肌肉僵直等身体不适。最为严重的是让人心理上受到职业倦怠的侵蚀慢慢变得敏感、焦虑、自尊下降。尤其是对职业有高期望的人会更容易职业倦怠,因为如果他们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的话,更有可能产生愤世嫉俗的抱怨,从而变成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原因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在各行各业都会产生职业倦怠。不过,耗费情感和心神地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更容易产生“工作枯竭”,如教育、社会服务、医药、心理健康、法律等。很多研究表明,教师被认为是最容易产生“工作枯竭”的职业,第二名是医生。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工作量。工作量越大,人越容易感到疲倦。二是控制感。自己的工作较多,但是领导又不放权,导致自己很多时候会力不从心。三是奖赏。除了金钱这种外部奖励,还有精神奖励,如自己的努力被忽视、别人不认同等。四是公平。在工作中经历了太多不公平的待遇。五是价值认同。本身就不认同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或者是和上司及公司的文化价值观有冲突,也会加深职业倦怠的感觉。 六是集体感。与同事的关系比较差,没有集体感和归属感。
如何缓解职业倦怠
其实,职业倦怠是由自身条件和外在环境所共同导致的。在无法改变外在环境的时候,适当地改变自己,给自己新鲜的调节,是缓解职业倦怠的好方法。
专家建议,在职场不能一直是固定思维,要多换个角度,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时,要善于多元思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适时自我安慰,千万不要过度否定自己。 同时,可以适时进修,加强实力。
职业倦怠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能力恐慌”,这就需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加油,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压力。另外,加强运动是减压绝佳方法,运动能让体内血清素增加,不仅助眠,也易引发好心情,例如快走、游泳等。除了这些,专家还提醒,长期处于同一职场的上班族,要寻找其他的社交圈。除了同事圈以外,还要有其他可谈心的人际网络,否则容易持续陷入同样思维模式,一旦有压力反而很难纾解。
(张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