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核查风暴致企业债发行陷谷底

2013年06月19日 07: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6月18日,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发行了期限为7年的20亿元企业债用于本地公路建设项目,成为6月为数不多成功发行企业债的主体之一。W ind数据则显示,自5月16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部分企业进行专项核查工作的通知》(下称《核查通知》)至今(截至6月18日),仅有26家企业发行总规模为263.5亿元的企业债,其中6月份发行了124亿元。对比来看,今年1至4月企业债每月发行量分别为813亿元、490亿元、858亿元和508亿元,目前企业债发行已经跌至年内最低谷。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监管政策加码和专项核查延缓了企业发债进程并直接导致发行供应量降低,发债企业在资金面紧张情况下推迟发债计划以降低融资成本也是重要原因,但今年企业债发行总量多少仍取决于监管政策走向,不排除专项核查结束后加快审批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核查通知》中明确指出,将对属于“从严审核类”和“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发债申请企业进行专项核查,核查内容主要包括企业资产、利润、负债率和担保措施等相关内容。核查将以发债企业和有关中介机构自查,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核查,国家发改委抽查的方式进行。

  “发改委对两类发债企业进行核查造成供应分流,需要等到核查结束之后才能发债,企业债整个供应量就少了。”国内某大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发行的基本都是核查工作前已经批复和政策鼓励的可优先发行的债券。”

  中原证券固定收益投资总监李屹则告诉记者,在监管审批趋严背景下,一些发债企业也想避开核查期这一敏感阶段,而最近资金面比较紧张,一些发债申请已经获批的企业也会选择等到资金面流动性宽松之后择期发债以降低融资成本,这都是造成企业债发行供应减少重要因素。

  其实,从去年10月以来,为规范企业债发行和防范风险,发改委已经数次发文,在要求加强企业发债过程中信用建设同时,更是要求根据发行主体资产负债率情况细化风险防范措施,对资产负债率超过90%的发行人不予核准发债,对资产负债率在65%至80%之间的发债申请企业,在审核工作中对偿债风险实行“重点关注”。

  而在今年4月,发改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的通知》,在考虑国家政策和信用资质的基础上,将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按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从严审核类”以及“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三种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其中,“从严审核类”涵盖了处于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耗能以及信用等级低、负债率较高(城投类企业65%以上,一般生产经营性企业75%以上)等企业的发债申请。

  对此,华泰证券分析师郭春燕认为,虽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注资等方式降低发行人的资产负债率,但此次明确标准本身就表明了发改委审核趋紧的态度;此外,要求各申请发债企业和中介机构先自查同样证实了审核趋紧的政策走势。

  而在发改委审核趋严背后,业内普遍认为,随着整个债市不断扩容,发债主体资质下降背后偿债风险不断积聚,企业债“城投化”加剧引发外界对地方债务担忧都成为监管政策不断加码的原因。相关数据则显示,去年企业债共发行6499 .31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超过80%的为城投债。

  虽然企业债发行遇冷,但上述券商投行部负责人还表示,目前企业融资需求依然很旺盛,只不过受不能满足负债率等硬性条件或发债额度已经用完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债融资需求被抑制。

  该券商投行部负责人还预测,今后企业债发行会形成一个结构化的供应量,“加快和简化审核类”的发行会加快,“从严审核类”以及“适当控制规模和节奏类”的会趋缓。“今年总体的发行量目前没有办法预估,核查风暴结束以后,不排除发改委会加快审批发行的可能。”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