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为“菜鸟”甩卖华谊兄弟 马云赚了上百倍

2013年06月07日 09:44   来源:经济日报出版社   张锐睿

    入股成本1000万元,套现4亿元,持股市值仍高达8.62亿元

    昨日华谊兄弟公告称,马云在6月3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308.87万股,套现约9364.9万元,不排除马云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持的可能。加上此前的两次减持,马云通过华谊兄弟套现近4亿元。

    6月3日,华谊兄弟的股价创出32.77元的盘中新高,而马云在当天选择减持公司股份,套现近亿元,被认为减持时机极其精准。这是马云第三度减持华谊兄弟,或是为其刚启动的“大物流”项目筹集资金。

    减持近亿元或为“菜鸟”

    6月3日,华谊兄弟现身大宗交易平台,卖方为中金公司杭州教工路营业部,以每股30.32元价格卖出 308.87万股,套现金额近9364.94万元。市场人士纷纷猜测,抛售者就是华谊兄弟的十大股东之一的马云。

    6月4日,华谊兄弟股价大幅跳水,盘中触及跌停,收盘价为28.55元,跌幅9.58%。

    昨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证实了市场的猜测。华谊兄弟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马云在6月3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份308.87万股,套现约9364.9万元。

    华谊兄弟还在同时公布的《简式权益报告书》中披露,不排除马云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持其持有的华谊兄弟股份的可能。

    有市场人士猜测,马云的这次减持,或许与他刚启动的“大物流”项目有关。

    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三通一达共同在深圳宣布成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正式启动“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马云此次减持华谊股份,或是为其最新的“大物流”项目筹集更多资金。

    马云入股华谊浮盈百倍

    这次减持已经是马云第三次减持华谊兄弟了。

    马云减持华谊兄弟始于2010年。2010年11月26日曾以每股30.04元减持300万股,当时华谊兄弟董秘称,马云减持“是为了改善生活”,成为一时笑谈。2011年5月6日,马云以每股16元再度减持1109.16万股。算上最新的这次减持,马云已经通过华谊兄弟套现近4亿元。

    而马云入股华谊兄弟的成本极低。马云入股华谊兄弟最早是在2006年6月15日,马云受让周石星等人持有的浙江华谊(华谊兄弟前身)13.5%的股权,转让总价为67.5万元。后历经多次股权变更,有统计显示,马云在华谊兄弟上共投入资金约935.24万元,在其上市前累计持股1382.4万股。

    相较其不足1000万元的入股成本,马云在华谊兄弟上的浮盈超过百倍。在本次减持之后,马云还持有华谊兄弟3018.61万股,占股份总额的4.99%,按华谊兄弟的最新价计算,其持股市值依然高达8.62亿元。

    华谊兄弟沦为“提款机”

    这段时间创业板的减持狂潮,华谊兄弟同样未曾幸免。在马云之前,华谊兄弟已经遭到多位股东轮番减持。

    华谊兄弟年报显示,王忠军和王忠磊共持有2.08亿股,今年5月2日这些限售股解禁。王忠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短期内他与王忠磊不会出售所持有的华谊兄弟股份。“我们两个人短期内不会卖股票。因为长期看好华谊兄弟。”

    然而话音刚落,王忠磊就开始减持。根据深交所诚信档案数据显示,5月24日和27日,公司总经理王忠磊分别减持457万股和117.56万股,套现约1.77亿元;公司董事虞锋母亲王育莲套现约4594.24万元;另一高管亲属张大军同样套现近600万元。

    此外,华谊兄弟的其他股东这些年也一直在减持。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的持股比例从2010年底的3.51%下滑到2013年一季报披露的3.21%;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已经从前十大股东中彻底消失;赵静、王育莲也退出了前十大股东之列,取而代之的是华商、银华等多家基金产品。

(责任编辑:华青剑)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