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光伏“双反”或两败俱伤 浙企不排除放弃欧洲市场

2013年06月06日 2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夏毅 谢盼盼

  中新网杭州6月6日电 (记者 夏毅 实习生谢盼盼)6日起,欧盟将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临时反倾销税。

  尽管中方对初裁结果表示不满,但浙江不少光伏企业认为这是一个妥协的结果,给双方都留下了缓冲的余地。同时,部分企业表示将及时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应对危机,不排除放弃欧洲市场的可能。

  有专家忧愁,两个月后的反倾销税率的决定,或将成为中国光伏企业选择是否出口欧洲市场的分水岭。

  光伏“双反”或将两败俱伤

  当地时间6月4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自8月6日起,该税率将升至47.6%。

  专家分析,倘若这一决定获得通过,中国光伏产品在欧盟市场将面临倾覆之灾。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认为,如果在8月6日前中欧未能就反倾销达成和解方案,对双方都将是巨大的损失。

  从中国方面来说,光伏案涉及中国20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占中国对欧出口总额的7%左右,占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

  “11.8%的税率好于我们的预期,”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认为,中国的光伏产品目前还存在价格优势,即使加上11.8%的税率,中国企业还是能够进入欧盟市场。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仇展炜,对现在的11.8%的反倾销税率表示可以接受,“这比我原先预计要好多了,”不过,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如果欧盟将反倾销税率升至47.6%的话,那中国的光伏企业在欧洲就毫无竞争力可言。”

  仇展炜说,两个月后,若欧盟将反倾销税率升至47.6%,那企业再出口欧洲,将只亏不赚,退出欧洲市场是毫无疑问的。

  中国光伏产品最早95%都是通过出口外销,其中欧盟市场占到八成,但沈福鑫坦言,其实从今年开始,中国企业对这欧盟市场已经放弃了很多,开始转向新兴市场和国内市场,后两者占比分别达到30%和35%。

  欧盟“双反”迫使中国企业调整市场结构

  欧盟“双反”调查的启动,迫使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结构发生了改变。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太阳能发电系统开发商,拥有800兆瓦/年(1吉瓦=1000兆瓦,1兆瓦=1000千瓦)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能力。

  与国内许多光伏企业一样,欧盟也是该公司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不过,欧美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重打压之后,正泰太阳能被迫将市场的目光瞄准了发展中国家,并意外地取得了成功。

  “欧洲市场仍占有一定的比例,不过正泰已在加强国内市场的开发,并拓展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地区及南美洲的国家。”该公司执行总裁仇展炜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索日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也已从去年四季度起,将市场转向以对出口日本为主,该公司总经理虞彦坚告诉记者,现在中国光伏企业的产能过剩,导致企业间互相压价,甚至已经到成本价以下。“跟欧盟做已经没什么利润了,即使不双反,也做不下去,双反后则更加糟糕。”

  相比以往以欧洲为主要市场的格局而言,现在索日新能源的市场格局里,日本占60%,35%为中国市场,其他市场占5%。

  “现在的税点还能扛得过去,”在调税率的这两个月里,虞彦坚表示,将对出口加倍谨慎。

  为了避免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出现恶性竞争,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以拓展新的市场为主,延续以往出口日本的单子,欧洲的出口量也保持不变。

  浙江光伏企业部分转型度危机

  2012年下半年,光伏产品的价格下跌,让很多企业陷入被动。不过沈福鑫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光伏产品的价格已经趋稳,且略有回升。

  据了解,不少浙江光伏企业通过转型直面“双反”带来的危机。

  来自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4月份,浙江光伏企业整体开工率已经从原来的30%提升至50%,其中,产能排名前10位的光伏龙头企业开工率90%。

  今年以来,一方面国内市场的“金太阳”工程启动,另外,欧盟“双反”也引发了抢装潮。内外需求的增长,使得浙江省光伏企业整体开工情况已出现好转,特别是一些龙头企业,甚至出现了满负荷运作的现象。

  从去年开始,虞彦坚就谋划起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调整销售结构,“一是从以欧洲市场为主到转向日本等新兴市场,二是从纯生产到生产销售加上合作建立电站,三是与国企合作。”

  与虞彦坚一样,仇展炜也告诉记者,从2009年起正泰经过转型升级已不再过分依赖于欧洲市场,企业已从单纯的太阳能制造厂商转型为太阳能电站的开发商和投资商。他说,企业如今50%的产能都是自己消化,提供给公司的太阳能电站使用。

  同样已完成“转型”的上澎太阳能嘉兴有限公司,其中国区副总裁李壮面对欧盟的税率时也很淡定。他说,该公司在2011年底,通过转型升级,已经由异质结方法生产的薄膜电池来代替传统的晶体硅电池,“此次薄膜电池并不在欧盟反倾销税率的范围内。”

  李壮表示,现公司主要出口美国、印度、非洲等市场,欧洲已并非主要出口市场。

  “如今整个光伏企业处于一个冬天,欧盟的反倾销税率一打击,就加剧光伏企业的寒冷,”不过,薄膜电池却不同于其他光伏企业,出现了春天——今年的产量相比于去年提高了一倍。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尚未转型的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一些企业仍半死不活的。”正如虞彦坚所担心的那样,现在大部分的企业,对于11.8%税率还能勉强支撑,但在后面谈判的半年时间里,很多企业可能就撑不下去了。(完)

  标签:光伏反倾销中国欧洲虞彦坚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