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超7成股票上涨,而其中最耀眼的无疑是创业板板块,截至5月27日,创业板翻番股票已达15只,在宏观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创业板何以会引爆“流行”得到市场的关注及资金的追捧,无疑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笔者根据格拉德威尔的流行理论,对创业板进行一番“庖丁解牛”式的分析后,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第一法则——个别人物法则
在面对谁创造了流行这个问题,格拉德威尔谈到了必须有三类人共同进行信息上的传播才有助于“流行”的爆发,即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其中联系员是指那些具有对人群天生具有吸引力、有热情、有魅力的人,对于A股市场而言,相比以传统周期性行云集面目示人的蓝筹板块,以成长、小盘、概念著称的创业板无疑对于投资者最具有吸引力,毕竟“炒新”、“炒小”、“炒概念”是A股市场的传统,散户结构为主的投资者构成助长了这种非理性传统的延续。
内行则可以理解成为掌握信息最多的人或者最具行业影响力的人,对于此次创业板行情 ,机构所扮演的“内行”角色,对于创业板的“流行”也起着随波助澜的效果,简单以今年创业板涨幅前四名的公司来看,其年报显示机构持股占比都在30%以上,其中年内涨幅237%的掌趣科技年报中机构占比达47.50%,由于机构投资者重仓股素有“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之称,故而尽管年初的行情表现了比较明显的蓝筹特征,但当市场风格转向创业板之后,人群豁然发现,原来机构投资者很早就对创业板有所布局,“唯恐落后”的市场心态推动创业板的估值进一步高企。
第二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
附着力法则是指“流行”本身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具有能被大量人群所接受的具有吸引力、易于传诵、具有传染性的信息,对于A股市场而言,广大民众对于新一届政府推进改革的期待,使得“中国梦”成为最具传染性的信息。同时,从创业板本身的推出到今年的表现,自始至终也都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创业板”字眼本身也同样是具有“流行”因素的信息,因此当“创业板”遇到“中国梦”,特别是创业板“赚钱效应”显现后,对于投资者及资金的吸引力迅速变强,创业板的“流行”具有了充分的条件。
第三法则——环境威力法则
环境威力法则是指“流行”本身必须处于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够爆发,就好比“流感”多集中于春秋两季,其中环境威力就是指春季及秋季复杂多变、干燥的环境使得人群体质下降且流感病毒易于传播。
对于今年A股市场而言,创业板得以“流行”的环境威力则主要包含两方面。其一,经济整体的弱复苏格局。尽管春节前的A股行情是以银行、地产为代表蓝筹板块引领,但伴随经济数据的走差,这使得传统周期性行业密集的蓝筹板块面临着企业盈利增幅放缓及估值修复的“瓶颈”。而资金对成长及收益的“追逐”则永不停歇,这使得当传统行业蓝筹板块遭遇“成长的烦恼时”,资金将票投给了更具有“成长”概念的创业板。
其二则是今年以来基于经济弱复苏、具有超预期的“衰退性宽松”流动性。虽然一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弱增长,但向市场注入的流动性则呈现明显的宽松态势,比如一季度超6亿元的社会融资总额以及连续3月同比上涨的M2,特别是在今年债券发行放缓、IPO迟迟不见“开闸”的市场环境下,宽松的流动性也使得创业板的估值“一高再高”。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的创业板行情具有了符合“流行理论”的三大法则,又有了“流行”的重要条件,而在“流行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问题面前,笔者认为当推动创业板行情的“成长预期”和“流动性宽松”发生改变时,也许会是创业板“流行”行情行将结束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