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宋 嵩
节能家电补贴政策六月一日退出,一年拉动需求超二千五百亿元
补贴走远,消费寻找新动力(政策聚焦)
继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到期之后,去年6月推出的节能家电补贴政策也将如期退出市场。从6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5大类节能家电产品,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政策。
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拨付补贴资金122亿元,推广五类节能家电6500多万台,拉动消费需求超过2500亿元。
补贴政策退出后,消费又该靠什么拉动?
消费者抢搭补贴政策末班车
“我家正在装修房子,听说节能补贴政策快要结束了,先把家电定下来。”在北京苏宁西大望路店,顾客蔡女士一口气买了好几类大家电。
记者近几日走访北京家电市场发现,像蔡女士这样的消费者并不在少数。随着家电节能补贴政策步入尾声,不少消费者赶乘“末班车”。苏宁、大中等家电卖场都打出了“节能补贴倒计时”宣传语,符合节能补贴的家电产品,更是促销的重点。国美电器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近期节能家电的销售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
节能补贴给消费者带来的实惠不小。蔡女士算了一笔账,彩电和冰箱补贴400元,洗衣机补贴260元,热水器补贴200元,3台空调共补贴720元,加起来能节省将近2000元。
节能补贴实施后,带动了消费者消费意识的积极转变。拿一款空调来说,2级能效产品在享受节能补贴后,价格虽然还是比同款3级能效的产品高一些,但不少消费者选择购买2级能效的空调产品。“节能补贴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2级能效空调可以减少能耗,也算是为节能减排尽点责任。”一位消费者说。
销量短期内或出现明显回落
有不少人担心,节能补贴政策退出后,会不会对家电消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补贴政策退出后,对家电行业的影响会比较明显。”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赵萍举例说,2011年底以旧换新到期,到期前家电消费增速很快,2012年前两月,汽车、家电消费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落。
记者从部分家电生产企业了解到,企业此前已经预计到节能补贴政策不会延续,有一些应对措施缓冲政策退出对市场的影响,包括加大对节能产品促销力度。
另外,有不少人认为,行业刺激政策的确在短时间内促进了家电行业的销售,但同时也导致了消费需求的提前透支。
赵萍认为,从国际上来看,购买环节的补贴政策确实不是特别普及,但是对节能产品等可持续消费领域的购买补贴,在各个国家都比较普遍。
在节能产品补贴政策带动下,我国“扩大绿色消费、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节能减排”的政策效果充分显现。除节能家电产品外,去年我国还推广节能汽车124万辆,高效电机950万千瓦,高效照明产品1.6亿只。节能产品补贴共拉动消费2500亿元,可实现节电240多亿千瓦时,节油85万吨。
“节能补贴政策的意义并不在于推动市场销售额的短期增长,更多是带动行业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赵萍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希望可以出台更多节能补贴替代性政策。
补贴方式存在一定的漏洞
“虽然节能补贴政策将如期退出,但是国家通过财政手段推广节能产品、拉动消费的政策目标仍会延续。”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
刘尚希说,从补贴实施的情况来看,较好地实现了政策预期目标,拉动消费效果明显。但采用财政补贴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漏洞,无论是补贴给消费者还是补贴给企业,很难完全避免“骗补”行为的发生。
比如家电下乡,不是农民的消费者冒用农民的身份信息来获取补贴;以旧换新,让不少以收购旧家电为业的人沾了光。节能家电补贴,也有生产企业虚报销量多领补贴的情况。
为防止骗补,就需要在销售环节加强监管。比如,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需要登记身份信息,填写相关表格,购买产品后还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核查等。但这样一来,领取补贴的手续就会变得相对繁琐,无形中给消费者带来不便。
消费提速困难不少
除了节能家电补贴政策即将到期,此前,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政策均已在2010年底、2011年底陆续到期,而家电下乡政策也于今年1月31日结束。至此,2013年将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台消费补贴政策最少的一年。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增长一直呈现出逐渐上行但速度偏低的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4个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比去年同期放缓2.2个百分点。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全年消费增长提速困难不少。
除了促消费政策退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速趋稳对收入增长预期产生较大压力,对消费信心产生一定影响。
刘尚希表示,财政补贴是不是拉动消费、实现政策目标的最好方式,后续财政支持节能减排、拉动消费的政策如何制定,这些问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研究。
专家认为,扩大消费和消费转型升级应该并重,才能实现消费的可持续发展。长远来看,应该在政府减税、让利于民方面做更多的工作。除了个人所得税让利以外,还要在增值税税率上加大改革力度,降低增值税税率会间接降低我国商品的售价。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减少后顾之忧。另外,在政策层面必须抓收入分配改革,使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趋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