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商品煤质量管理能否成救市良方?

2013年05月29日 07:5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 李廷

  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在国内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进口商品煤的发热量、灰分、水分和硫分等质量指标进行了明确限定,其中对远距离运输和进口动力用商品煤的质量限定更加严格,要求硫分不得大于1%,灰分不得大于25%,发热量不得小于19MJ/kg(约合4540kCal)。《办法》同时指出,之所以对远距离和进口动力用商品煤的质量指标进行如此设定,是因为目前国内动力用商品煤的平均硫分为1%,平均灰分为25%平均发热量4500大卡,而根据WTO国际贸易规则,一国可以采取与国内限制生产与消费的措施相配合,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除此之外,《办法》还对煤炭进口企业设定了门槛,其中重要的两条是注册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和近3年煤炭贸易量在100万吨以上。

  《办法》有助于提高煤质量

  正是因为对进口煤质量指标做出了以上具体限定,且对煤炭进口企业设置了一定门槛,《办法》被部分业内外人士理解为政府酝酿出台的控制煤炭进口的救市政策。该《办法》的主要制定部门是国家能源局,而国家能源局正是煤炭行业的主要管理部门。也许控制煤炭进口以缓解当前国内煤炭企业的市场压力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之一,但《办法》出台的更大意义在于文件开头提到的“提高商品煤质量,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国内煤炭企业的市场压力。

  由于国内流通、消费环节监管不力,再加上利润的驱使,近年来我国褐煤进口量连年激增,褐煤年进口量已由2008年的284万吨,快速攀升至2012年的5370万吨,我国褐煤进口量占国际市场褐煤贸易量的比重接近95%。最近两年,在高额利润驱使下,部分贸易商和消费企业又开始越来越多的采购国外高硫煤。由于排放大,污染重,大量褐煤和高硫煤等劣质煤的进口无疑增加了国内的环保压力。今年年初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城市普遍遭遇了长时间的雾霾天气,而燃煤锅炉的排放正是重要污染源之一。虽然年初的雾霾更多出现在北方地区,而进口煤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华东及东南沿海地区,但褐煤和高硫煤的大量使用同样会给环境带来影响,只不过由于华东和东南沿海煤炭消费不如北方集中,特别是冬季不需要集中供暖,没有造成广泛的雾霾天气罢了。因此,早在今年年初笔者就曾公开呼吁,应该对褐煤和高硫煤等劣质煤进口征收环境关税,控制劣质煤进口,以达到资源利用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此次能源局下发的《办法》和笔者当初设想的环境关税应该是异曲同工,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褐煤和高硫煤进口,通过提高商品煤质量,促进煤炭清洁利用,最终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煤炭行业盈利能力下降

  今年以来煤炭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下降,全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双双下滑,一季度煤炭行业利润总额甚至不及去年同期一半,煤炭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部分人士将《办法》理解为管理部门的救市政策也不足为怪。但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提高进口动力煤质量门槛真的能救市吗?笔者个人认为意义不是太大。

  首先,进口动力煤质量监管面临着能否严格执行的问题。虽然《办法》明确规定“未经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或者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煤炭不准进口”,但在中国目前的法治背景下,上有法规出台,下马上就会有对策应对,这导致许多法规在出台之后不仅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反而给监管部门制造了寻租机会,从而滋生腐败。因此,如果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不能对每一批进口煤都按规定严格检验,对进口动力煤的质量控制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这样的话,提高商品煤质量、加强环境保护和缓解国内煤炭企业竞争压力等目标均将无从谈起。

  其次,目前国际市场煤炭供求形势整体较为宽松,国际煤价低位运行,国内市场不会根本摆脱进口煤冲击。即使进口动力煤质量门槛提高之后,一部分煤因为质量问题被排除在外,也只是暂时对国内煤价构成一定支撑。由于国际市场煤炭供求形势宽松,煤价处于较低水平,当国内煤价得到支撑之后,国际市场部分质量较好的煤炭价格优势得以显现,进口量增加,最终还是会增加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因此,国内煤炭企业不会从根本上摆脱进口煤的冲击,对进口煤设置质量门槛对于缓解国内煤企市场压力的意义也就不会太大。

  再次,国内煤炭行业景气度回落,煤炭企业市场压力加大,进口煤的冲击只是原因之一,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导致煤炭需求弹性下降才是根本。在煤炭需求强度减弱的同时,国内煤炭产能仍处于释放期,煤炭供给出现了相对过剩,只要经济状况短期内不发生根本性改变,控制劣质煤进口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国内煤炭供大于求的状况。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办法》在促进煤炭清洁利用和保护环境方面有积极意义,当然,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也需要相关监管部门严格执法。《办法》对于缓解煤炭企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市场压力来说意义并不是太大,煤炭企业想要在目前恶劣的市场中生存下去,避免被淘汰出局,还要从自身入手。笔者提出3点建议:一是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二是捂紧钱袋,避免进行盲目投资,减少给未来增加不必要的财务负担;三是转变营销理念,由单纯的卖煤转向卖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以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点优势。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