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五月中旬,我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超过去年上半年票房总和80.7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达63%,而去年其份额仅34%。不论是中国电影市场还是国产电影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3年中国电影产业可谓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表示,今年国产影片表现格外显眼,几乎已经具备足够能力与好莱坞进行抗衡。遥想2012年,由于我国提升了进口影片的播映配额,一时之间大量好莱坞影片引入,让国产影片陷入了慌乱中。在每个重要档期基本都可以看到国产片遭受严重冲击,而好莱坞影片独吹凯旋号角。但今年情况却发生了360度大逆转,市场格局瞬时“斗转星移”,国产电影快速成长居然可以与好莱坞影片试比高。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一年中,中国电影业究竟发生了什么?
光线“无心插柳柳成荫”
国产电影反败为胜的第一步还需从《泰囧》看起。去年年末光线出品的中小成本电影《泰囧》以12.7亿元票房成绩创造了中国电影神话。光线这一以娱乐节目制作为主的企业突然成为了电影业中的一匹“黑马”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是凭借一时运气,还是掌握了电影运作的真正规律呢。如果说光线仅出品了一部较为出彩的电影,那它的成绩只能算纯属巧合。但今年上半年的高票房电影《致青春》、《厨戏痞》等均出自它之手,足以说明光线在投片方面确实具有敏锐眼光,而且掌握了电影的运作规律。
事实上,光线投资《泰囧》时并没有对票房抱太大期望,毕竟去年大片仍然是市场“主力军”,中小成本电影的地位非常低,不论是制片方还是院线甚至观众都不看好中小成本电影。但恰巧的是,光线去年的重心仍在娱乐节目制作上,故其在电影方面并没有遵从当时的主流进行大手笔投资,而是“剑走偏锋”,采用新导演进行中小成本投资。
结果这一投资创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泰囧》为光线带来超过4亿的分账收入。在这之后,光线将此“如法炮制”,也同样获得了较可观的回报。由于光线的这一模式适应我国电影市场发展,其他制片公司纷纷效仿,于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等影片也相继涌现。
中小本电影复兴潮能持续多久?
由光线引领的这场中小成本电影复兴潮流究竟还能持续多久,无疑是当下制片公司最关注的问题。纵观此次票房较好的中小成本影片,导演和演员都有较多话题可以挖掘,不是导演“初出牛犊”,就是演员的故事性较强。但是当观众对此新鲜感过去之后,中小成本电影是否依然能“笑傲江湖”呢?
阻碍中小成本电影发展有一大重要因素—盗版。中小成本影片盗版泛滥,而且相比大片,盗版效果更好。在《致青春》、《中国合伙人》上映仅几天后,网络上便高清盗版便已盛行,这将大幅降低观众进入影院观看中小成本电影的热情。而与此相反,大片的一些技术和音效必须到影院才能充分体验,盗版难以满足观众的视听需求。从这一角度来看,若版权保护没有出现实质性突破,中小成本电影兴起或沦为“昙花一现”。
大片、中小成本电影比例需逐渐合理
蔡灵表示,其实电影市场的影片类型比例合理才能促使整个市场繁荣发展。过于偏重大片或是中小成本电影都不是良策。电影市场影片类型最合理的结构应该是一个“枣形”,大片和小成本影片约各占20%,而中等成本影片约占60%。我国电影市场之前由于一味模仿好莱坞走大片路线,忽略了我国电影业的发展特点,盲目追求大片效应,从而造成了巨大亏损。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大部分制片方已经逐步摆脱大片思路,转而在中小成本电影中攫取利润。
然而物极则反,我国电影公司应该在喧哗的市场表象之下把握电影业发展的真实规律。现阶段我国影片类型尚处于失衡状态,在一段时期内仍需要大力发展中小成本电影,让其成为国产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电影公司也不能放弃大片,需促使大片制作朝精品化方向发展,塑造中国大片良好形象。
(作者系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