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把PC盈利改善放首位 杨元庆称联想7年后超三星

2013年05月28日 07: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过去这一个财年,是联想上市近二十年来“最好的一年”。联想集团公布2012年全年业绩显示,联想集团销售额达到338.73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6.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创纪录的340亿美元和提升34%再创新高的净利润,足以让高管和董事们兴奋。

  为了在新世界再次有所作为,今年以来,联想宣布正式向PC+转型,代表联想集团多元化战略的重启。

  从直面戴尔,对抗惠普。如今,时移势易,行业增长的主角全然改变,联想的敌人也悄然变换着。PC+时代,联想已经公然向三星、苹果发起战帖。

  硝烟已起。2012年四季度,联想终于成为了全球PC市场份额的老大,然而利润率与竞争对手仍旧相差甚远。与此同时,日薄西山的PC业务整体增速下滑成为不争的事实,PC+联想战胜强大的对手也并非可以一蹴而就。

  无论是披荆斩棘战苹果,还是一马当先尽快提高利润率,联想都迫切需要创新。

  七年超越三星 追赶苹果?

  2013年新财年的誓师大会上,杨元庆为公司确定了下一个目标:超越三星、追赶苹果。“2020年联想将超越三星”。

  联想的豪情壮志引发业内讨论热潮。“联想的自信来自哪里?”

  面对这两家在PC+极具创新能力、且在全球拥有强大优势的竞争对手,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直言,联想的放话并非信口开河:“我们的竞争方式还是四点:非常清晰的战略以及坚决的执行。我们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包括有高效的有竞争力的模式。我们创新的产品,以及我们多元化的团队。”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看来,全球电子巨头似乎都陷入浮躁。

  为了与追赶者尽快拉快差距,苹果决定将iPad的研发周期缩短至六个月,而推出phone苹果的背后是沉淀了七年的研发。

  而另一数据来看,2012年联想集团销售额达到338.73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6.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

  过去一财年,苹果2012财年的总营收达到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达417亿美元,增长61%;苹果中国区2012财年营收238亿美元,增长78%。三星仅在中国区总营收就达到7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6%。

  业内数据统计,整个PC产业,戴尔、华硕、英特尔、宏碁、IBM、联想以及惠普加起来的净利润只有194亿美元,竟不敌苹果的一半。

  市场研究机构Canaccord Genuity发布研究报告称,苹果去年获得了整个手机市场69%的利润,几乎是排在第二位的三星的2倍,三星获得的利润比例为34%。两家公司手机市场利润比例达到了103%。

  PC市场放缓压力在短期

  “我们也会充分利用在中国的竞争优势,就是在品牌、渠道方面的优势,赢得中国市场。”杨元庆深知,中国现在是最大的市场,赢得中国就为联想赢得全球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要充分地利用我们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来竞争。”

  在联想去年的业绩中,中国区的营业额占联想全球营业额近四成,仍旧成为联想业绩贡献的大头。

  在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陈旭东看来,目前整个PC市场的增速减缓,或者有些负增长,是短期的。

  对于中国PC市场的利润率,陈旭东表示,联想在中国市场份额去年达到34.6%,对PC的拥有率还是相对比较低的。“我们还是充满信心。”

  “我们会在未来的三到四年里面把PC方面盈利的改善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杨元庆表示。

  结交战略同盟 展开多方并购

  纵观联想全球的表现,联想PC+业务表现尤为抢眼。智能手机业务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与前一财年比较,联想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实现3.6倍的同比增长;联想平板电脑在全球的销量同比提升了72%。

  2002年,联想启动多元化战略,却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收购IBM后出现的巨额亏损又让联想站到了“悬崖边上”。如今,杨元庆主导的PC+成为联想多元化战略的又一个开端。

  不甘寂寞的联想多条腿走路,一度意欲拿下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对于收购进展,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黄伟明依旧讳莫如深:“服务器确实是在商用的领域里面是(联想)一个比较有战略的目标,所以我们也会继续寻找机会,有合理价钱的话会帮助提升我们的发展。”

  在联想的报表上,一个响亮的数字,让联想“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净现金储备为31亿美元。对于其他并购计划,联想高管们不惜言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觉得(并购)一个是在PC领域,如果有收购的对象价钱合适,可以帮助我们有一个大发展的话,我们会考虑。”有联想高管称。

  联想业务集团总裁刘军表示选择与英特尔合作,正是基于双方在战略上的“非常一致”。“英特尔这个平台拥有最为领先的性能;同时英特尔会非常积极地去拓展到PC+的领域,他们在移动互联市场的开拓的力度是非常之大的。”(贾 丽)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