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电信资费、互联网全行业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2013年05月23日 08:04   来源:新闻周刊   

  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民资进入电信业开闸在即。据悉,目前已有超过60家民资企业向工信部申请IDC(因特网数据中心)和ISP(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牌照,其中多数为互联网企业,如果申请工作顺利,工信部将于今年6月左右对资质合格者发放相应的业务牌照,目前华为和阿里巴巴已经通过审查。

  另外,根据工信部日前颁布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工信部将最早于今年6月初,最晚今年10月底,对至少6家民营企业发放“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牌照,准许其试点运营“虚拟运营商”业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IDC和ISP属于增值电信业务,“虚拟运营商”属于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均属于《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所提出的激励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八大领域。根据目前工作进展,工信部正在加快推进民资进入电信业的进程,一旦开始向民企发放相应的业务牌照,意味着民资进入电信业将正式开闸。

  该业内人士还预测,根据国外经验,工信部发放相应业务牌照后,意味着会有更多企业进入电信业,原本被三大运营商所垄断的市场,将迎来更多参与者。

  另据工信部最新颁布的《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拥有移动网络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在发文之日起15日内,在其公司网站的显著位置向社会公开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接洽部门,并明确与转售企业合作的相关事项。在有转售企业提出合作意向之日起4个月内,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应与2家以上转售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在试点受理期间与2家以上转售企业开展合作”。

  多数业内人士指出,根据《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至少将有6家民营企业成为新的“虚拟运营商”,加上原有的三大运营商,电信市场将出现至少9家运营商企业,根据国外市场经验,届时为争取新用户,企业之间,特别是新出现的“虚拟运营商之间”,会展开激烈的价格大战,电信市场的整体资费水平也会因此在短期内大幅度下降。

  也有业内专家指出,第三方民营企业购买或者租用运营商的网络或流量,可以按照新设计一个业务组合向消费者出售服务。这对电信市场是一个有效刺激,在竞争下,手机通话零话费很有可能实现。

  5月17日,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在同一天进行资费调整,允许用户自由组合通话时间、数据流量和短信数量外,还进一步地下调了上网资费。对此,有分析认为,这是运营商为应对民资进入电信业可能产生的价格战做准备。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